1.信达策略认为,A股市场可能正处于向上突破前的最后调整阶段,春节前的上涨有很大概率发展成牛市第二波上涨。
2.上周市场的调整主要源于两会前交易性资金季节性减仓和局部交易过热,如AH溢价低、TMT交易占比高等。
3.然而,美国经济关税政策的担心并非股市调整的核心矛盾,春季躁动期间的经济预期躁动还未出现。
4.从更长视角来看,盈利和增量资金层面显现出更多市场将会向上突破的特征,但季节性和回升力度还不够强。
5.信达策略建议投资者在考验期逢低再次加仓,未来1个月的配置建议包括港股互联网、钢铁建筑和金融地产。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樊继拓投资策略
信达策略研究
1
策略观点:可能是向上突破前的最后调整
始于春节前的上涨,有很大的概率发展成牛市第二波上涨。启动初期由于去年高点的限制,会受到季节性的影响。我们认为上周的调整主要源于两会前交易性资金季节性减仓和局部交易过热(AH溢价低、TMT交易占比高),大概率会有2周左右的波动。我们认为上周对美国关税政策的担心不是股市调整的核心矛盾,即使后续有变化,也不会对市场冲击太大。而且考虑到1月中旬以来,经济相关类板块涨幅滞后,春季躁动期间经常出现的经济预期躁动还未出现。从花旗中国经济意外指数来看,每年3-4月经济数据往往相比预期会有较大的波动,鉴于现在经济预期偏谨慎,这种波动反而容易带来上涨。从更长视角来看,盈利和增量资金层面显现出更多市场将会向上突破的特征,社融、PMI、地产二手房销售均有改善,利率明显反弹,融资余额快速回升,并创历史新高。不过由于季节性和回升力度还不够强,所以还需要3月中下旬进一步确认。
(1)短期波动原因:季节性和局部短期交易过热。A股每年的季节性规律在Q1往往会比较重要。投资者的经验是春节到两会是季节性最强的阶段。随着接近两会,胜率会略有下降,两会期间胜率只有41%。上周市场的走弱,恰恰是因为越来越接近两会。两会后,高频产业和宏观数据重要性提升,和两会前投资方法会略有不同,此时也容易出现高低切。
上周调整的另一个原因是,局部交易热度过热,节后成长股和港股交易热度很高。AH溢价快速下降至21年以来较低水平,虽然中长期来看,港股的牛市有可能刚刚开始,但AH溢价快速下降,短期有分歧很正常。TMT交易量占比也是局部市场过热的证据。
(2)经济和盈利预期的躁动还没演绎。我们认为上周对美国关税政策的担心不是股市调整的核心矛盾,即使后续有变化,也不会对市场冲击太大。而且考虑到1月中旬以来,经济相关类板块涨幅滞后,春季躁动期间经常出现的经济预期躁动还未出现。从花旗中国经济意外指数来看,每年3-4月经济数据往往相比预期会有较大的波动,鉴于现在经济预期偏谨慎,这种季节性经济预期提升容易带来市场上涨。
(3)指数向上突破的迹象出现,但还未确认。指数最终突破2024年10月以来的震荡区间上沿,需要盈利改善或居民资金流入。最近1个月,这两点均有改善的迹象,但力度还不够强,但有待进一步加强和确认。经济预期层面社融、PMI、地产二手房销售均有改善,但鉴于年初季节性扰动,数据改善是否只是季节性还没法排除。汇率和利率也有所上行,直接原因是央行对短期流动性的引导,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也是源于经济指标有所企稳,因为即使是2021年以来利率长期下行阶段,利率反弹也容易出现在经济指标反弹的阶段。而且历史上的2016年、2020年利率和经济大拐点附近,最先出现的触发因素也是央行对短期流动性的引导。
A股牛市另一个重要变量是居民资金流入。1月以来,融资余额快速回升,并创历史新高,有增量资金的迹象,但ETF份额2月以来有所下滑。这些数据的冲突,导致增量资金还不是很强。不过考虑到各类投资者赚钱效应的回升,后续增量资金流入可期。
(4)短期A股策略观点:逐渐开启牛市第二波上涨,初期会受季节性影响。24年10月-今年1月,机构投资者和活跃的交易性资金一直对股市存在明显的分歧,机构投资者由于更关注盈利和政策效果,整体略偏谨慎,交易性资金更关注交易量和局部主题热点的连续性,整体更为乐观。近期由于盈利进入空窗期、美国关税政策好于预期、DeepSeek让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互联网资产,机构投资者的情绪也有所回升。这种回升有可能是牛市第二波上涨的早期,近期会面临两会前后博弈性资金离场、4月季报验证的考验。但整体方向是乐观的。建议投资者在考验期逢低再次加仓。
未来1个月配置建议:港股互联网(海外波动加大,中国资产配置意愿上升)> 钢铁建筑(破净个股政策性驱动估值修复) > 金融地产(等待验证春节后地产数据)。2024年10月以来的震荡期,市场风格偏向小盘低价策略,这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是,流动性充裕但盈利较弱,所以投资者偏向博弈性风格。其实如果观察历次牛市(2005-2007、2014-2015、2019-2021),不管是否是盈利驱动的牛市,低价策略都容易在指数大幅上涨的后期至震荡初期有较强的超额收益。而一旦市场进入震荡期后期,低价策略大多会失效,指数新一轮中枢回升,大多不是由低价策略带动的。对于大小盘风格来看,牛市期间的每一次震荡,大概率是大小盘风格转变的拐点,震荡结束后,新的上涨波段大概率大小盘风格和之前不同。比如2020年7-9月震荡期之前的4-7月,市场风格偏小盘,但2020年8月-2021年初,风格转向大盘。2014年14-15年1月震荡期之前的9-12月,市场风格偏大盘,之后的2015年1-6月,风格转向小盘。站在当下来看,我们认为市场震荡末期,在新一轮上涨之前,大概率会提前观察到风格转向大盘。建议成长内部转配港股互联网,价值内部关注指数权重(银行)、破净类价值股(钢铁)。
2
本周市场变化
本周A股主要指数全数下跌,其中创业板50(-5.07%)、创业板指(-4.87%)、中小100(-3.78%)领跌。申万一级行业涨跌分化,其中钢铁(3.18%)、房地产(2.22%)、食品饮料(1.77%)领涨,通信(-9.64%)、传媒(-8.00%)、计算机(-7.82%)领跌。概念股中,人造肉(4.84%)、乳业(4.10%)、免税店(3.66%)领涨,基因编辑(-10.07%)、DRG/DIP(-10.15%)、特朗普概念股(-10.94%)领跌。
风险因素:房地产超预期下行,美股剧烈波动,历史规律可能会失效。
本报告完整版请参考信达策略团队发表的研报全文。
本文源自报告:《可能是向上突破前的最后调整》
报告发布时间:2025年3月02日
发布报告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樊继拓 S1500521060001 ;李畅 S1500523070001
特别声明
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仅供《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专业投资者使用;非专业投资者擅自使用本公众号信息进行投资,本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分析师声明
负责本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每一位分析师在此申明,本人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所表述的所有观点准确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组成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分析意见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免责声明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由信达证券制作并发布。
本报告是针对与信达证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信达证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客户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电话、短信、邮件提示仅为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对本报告的参考使用须以本报告的完整版本为准。
本报告是基于信达证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编制,但信达证券不保证所载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本报告最初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涉及证券或投资标的的历史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保证。在不同时期,或因使用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致使信达证券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对此信达证券可不发出特别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寻求专家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仅供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
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信达证券或其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涉及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并可能会为这些公司正在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
本报告版权仅为信达证券所有。未经信达证券书面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布、转发或引用本报告的任何部分。若信达证券以外的机构向其客户发放本报告,则由该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信达证券对此等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同时不构成信达证券向发送本报告的机构之客户提供的投资建议。
如未经信达证券授权,私自转载或者转发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或转发者承担。信达证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重要拐点相关报告回顾
【2024-12-13】政策>流动性>盈利——2025年度策略
【2024-06-28】新风格,新牛市——2024年中期策略
【2024-02-04】流动性风险可能到了尾声
【2023-12-05】步入牛熊转折年——2024年年度策略
【2023-03-12】股市进入波折期
【2022-12-10】先Beta,再Alpha——2023年年度策略
【2022-11-06】比4月底更值得进攻
【2022-05-10】静待V型反转——2022年中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