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南景洪市游客周先生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揭露当地旅游购物店的洗脑消费现象,引发关注。
2.景洪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正在对游客反映的问题开展进一步调查,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3.视频中游客遭遇强制购物、限制人身自由、消费欺诈等多种违法行为,消费者心理没有底。
4.除了调查涉事旅游公司、导游、黑心购物点的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还需深入调查旅游生态和当地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履职情况。
5.为此,监管部门需要打破旅游行业的恶性循环,维护游客利益,提升云南旅游的整体形象。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
云南景洪市有关部门作出回应。“景洪文旅”微信公众号截屏
日前,有游客周先生在社交平台发布“千里来云南旅游被关购物店洗脑”等视频,引发关注。3月1日,媒体记者从云南景洪市文化和旅游局、景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目前,对游客反映的问题正在开展进一步调查,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周先生的举报视频中,有一些我们深恶痛绝也颇为熟悉的画面:宝石、玉器、银器、保健品、养生茶……天南地北,几乎每个地方的景点都在卖这些东西。坑一个接着一个,许多商品价高质次。周先生发布的视频显示,部分商品标价畸高虚高,一把银梳子2000元、一个银碗3万元!普普通通的银器一旦贴上当地传承、特色工艺品的标签身价就大涨。
套路也基本差不多,通过各种手段营造一种不买就要错过,错过就会终身遗憾的消费紧迫感,强行洗脑、用颇具蛊惑性的语言诱导消费,洗脑不成甚至动用限制自由等强制措施。周先生在普洱茶店,被禁止拍照并遭店员“洗脑推销”,上厕所时被多人监视。在西双版纳翡翠店和乳胶厂,游客被限制自由长达3小时,导游甚至怒斥“不买东西别听课”!
这些情节都非常恶劣,涉嫌强制购物、限制人身自由、消费欺诈等多种违法行为。在这种消费环境中买下的东西到底是真是假,价格有没有虚高,可以说消费者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监管部门有必要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积极维护游客的利益。
更让游客不解的还是这些旅游乱象的顽固性,很多网友跟评中纷纷反映自己遭遇相同的经历,可见这不是孤例。一些从业人员数年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制造相同的画面,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为什么屡禁不绝,为什么蔓延这么广,这其中到底是什么样的“生存之道”?这些行为看起来是个别商家的行为,可是从整个旅游生态看,不过是其中一环,个别购物点、旅游社是无法搅动行业的,这些乱象有深刻的行业成因。可以说,用低价团来吸引游客,然后通过强制消费收回成本,谋求更高的收益,这种旅游模式,有化解不了的弊端,出事是必然的。
监管部门有必要打破旅游行业的这种恶性循环。除了对涉事旅游公司、导游、黑心购物点的违法违规行为展开调查,监管部门不妨再深入调查一下旅游生态,查一查有没有吃回扣的现象,低价团的运作模式,那些动辄几万几十万元的所谓极品翡翠其真实成本到底是多少?黑心购物点的存在说明监管出现了漏洞,更有必要深入调查一下当地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履职过程中有没有失职渎职行为。也只有一次次刨根问底,才能将真相显露出来。
游客是去云南体验文化、观赏风景的,云南旅游的整体利益不可能为这些黑心商家背书。周先生用几段视频让当地文旅部门手忙脚乱对市场治理而言不是坏事,在举报渠道多元化的今天,旅行社、商家是被监督的对象,监管部门同样也是被监督的对象,遮掩真相的难度越来越大,把头埋在沙子里装看不见是不行的,需要积极应对,千万别心存侥幸。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