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舜礼:应辩证对待旅游“灯下黑”

【品橙旅游】“灯下黑”是语意双关的词句,本意是说在点亮古老灯具时,油灯下部及周边自然形成一圈阴影,常用以比喻在政治和社会领域,监管者周围就存在容易被忽略的盲区和风险。


图片

©摄图网


如何看待旅游“灯下黑”

把“灯下黑”引申到旅游发展领域,大凡是指地处旅游核心吸引物的周边区域却未能“近水楼台先得月”,意为没有借上光或得到助力。


  • “灯”之所指


旅游领域“灯下黑”所指之“灯”,通常对应三类情况:一是就近的大景区,如名山大川、5A级景区;二是高知名度的旅游吸引物,如世界遗产地、长江三峡工程、贵州天眼望远镜等;三是带有较大市场影响力IP的旅游城镇,寓意荟萃了某一种类的旅游产品,如以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为代表的湖州,以海滨度假为代表的三亚、北戴河,以民族风情和休闲度假为代表的西双版纳、丽江。


  • “灯下黑”之所比喻


“灯下黑”是指旅游发展的萧条、羸弱、不景气,与作为核心吸引物“灯”的旅游兴旺、火爆、长红,形成一种明显的市场反差。在不少人的观念里,理应大河淌水、小河丰满,别人吃肉、自己喝汤,背靠大树好乘凉。故而,旅游“灯下黑”被觉得不合乎情理。当然,有时“灯”也被视作就近的客源市场,“灯下黑”便是没有吸引到就近的客源,反而让他们远走高飞了。譬如,河北某些城市,垂涎所毗邻的京津客源而不得;地处长三角的一些主题乐园,在拥有强大IP的迪斯尼落户上海后,便遭遇不同程度的“灯下黑”。


  • “灯下黑”是否正常?


在一些人看来,“灯下黑”是问题或毛病,紧靠那么好的光源,却难以沾光或分享。其实,稍加分析,却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选择,就如同购物者去逛奥特莱斯,绝大多数人是直奔目标货源,或鞋帽、或衣衫,而对旁边其它货品视而不见;中远途游客对旅游产品的选择,出行之前就已周密计划(甚至预订了),无关产品远近。因此,期望远道而来的游客,顺便绕一下,多停留2小时,并不符合市场的逻辑。以北京市场为例,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等都可视为一盏灯,它们所吸引的主要是中远程客源,而非北京市民;而散布各城区的文博场所、乡村旅游,外地游客则很少光顾,按“灯下黑”思维模式,就相当于被“黑”了。其实,它们的主顾则另有其人,那就是北京人或多次前来北京的“回头客”。这样的客源市场分工,在全国各地大致类似。


图片

©摄图网


如何改善旅游“灯下黑”

这是一道充满挑战的现实应用题,需要“灯”和“灯下”双方一同努力。如“黄山旅游”上市公司主张“走下山”,就属于“灯”的努力;而作为“灯下黑”的周边各地,尤其应做好自己、主动借光,争取走出遮挡的灯盏阴影,尽量实现与核心吸引物和四周环境的交融。


第一、擦亮灯盏,近水楼台


应加大这盏灯的功率,争取越来越亮,照得越来越远,以旅游核心吸引物的影响力,凝聚更多的天下客,也利于灯下“借光”者。


顺应消费潮流,积极探索转型。作为观光型的旅游核心吸引物,应逐步向休闲度假、全域旅游转变,不断提升产品、优化结构、做响IP,通过发挥担当、拉动、赋能作用,使辐射能力更强和更远。武夷山近期提出“1+3+3”战略思路,就是向全域旅游的积极转型,基本内涵:“1”是指以武夷山主景区为核心,“3”是指打造国家公园“探秘之旅、寻茶之旅、朱子文化之旅”三大主题游玩体验产品,另一个“3”是指“自驾、骑行、徒步”三种不同游玩方式(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自驾游、崇阳溪漫游道骑行游、滨水茶香径徒步游)。


创新产品供给,提升综合绩效。黄山“十四五”期间加大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把排云楼宾馆提升为“排云型旅”、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新开发野奢山居--雲亼·狮林崖舍、云亼曙光里,知名的北海宾馆已在改造提升中,使山上过夜成为山岳旅游的消费时尚;同时,对现有景区实行片区轮休,有计划开辟新的片区,继开发西海大峡谷后,又着手开发东大门片区和旅游小镇,有力促进了黄山旅游转型发展。业界研究者将黄山与同为世界双遗产的某山岳型景区作对比,发现其IP影响力和产出效益均明显好于对方。


树立旅游区域集群形象。除了带有知名IP的那盏“灯”,还应争取形成周边城市、乡镇、名村对它的“群星拱月”。这种集群现象在旅游发达国家已较普遍,如日本东京周边的京都、奈良,虽毗邻首都如郊区,但自身特色鲜明,即使处在“灯下”,依然自带光环;国内如成都、重庆及其周边的市县区、知名乡村也有类似情况,浙江湖州各县区则百花齐放,区域旅游的集群形象脱颖而出。


第二、就近就便,积极借势 


“灯下黑”一般指多大范围?不好一概而论,主要取决于立论者的视角。小的,就在“灯”影里;中的,是指毗邻的县市区;大的,则可能跨地市。作为“灯下黑”的周边区域,应发挥地利之便,争取就近做出巧妙文章。


搞好拾遗补缺。游客喜欢选择知名的主景区,但一张门票难以提供全部的所需服务,景区内外仍有不少需填补的服务空缺,如景区之内的抬滑杆、租大衣、拿行李、背孩子,景区之外的打车、餐饮和住宿,都为周边县区提供了灵活就业机会。游客驻留期间的逛街、消费和采买,创造了川流不息的消费时空,如能切实提升大街小巷、服务网点、民宿客栈的商品售卖、食宿水平和服务质量,就是解决“灯下黑”的务实之举。


做好延伸或错位发展。周边区域能否引流和顺览,取决于旅游产品的资源品位、开发水平、特色禀赋。前往大理、丽江、迪庆的游客,相当一些并未局限于主城区和核心吸引物,而是顺游周边乃至住下度假,说明“灯下黑”现象并不突出;与敦煌相毗邻的瓜州市,通过集中发展旅游食宿,与敦煌形成旅游旺季接待的合理分工,一个专注游览接待,一个承接食宿和溢出效应。庐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地质公园,也应着力从偏重观光向度假休闲的转型,无论是山上别墅,还是牯岭镇,都应抓紧提档升级;山下的观音桥、秀峰、白鹿洞乃至庐山西海周边,既有高品位的人文和自然吸引物,又有较好的度假环境和民宿民居,也应大力发展度假休闲。


做好知名IP的业态创新。依托核心吸引物的知名IP,开发有名堂和说道的产品,是争取市场青睐借光之术。北京郊区就借助长城IP,开发一些有影响的度假地或民宿客栈,如古北水镇、阿那亚·金山岭,长城人家、长城小筑、长城·宿集、山里寒舍等;武夷山为打造民宿品牌,高举武夷岩茶、大红袍的牌子,专门编制与茶文化相融合的“茗宿”民宿标准,在全市旅游住宿场所进行推广。如此,大到一县、小到一乡一村,主动作为、纂指成拳,便在大IP统领下形成落地性的区域产品形象。


图片

©摄图网


第三、加强协作,争取辐射


以核心吸引物为龙头,加强区域旅游协作,有利于纲举目张、连片带动、助力周边。上世纪末,安徽省就提出“两山一湖”旅游战略,将“黄山--太平湖--九华山”一体统筹,期望辐射带动全省;江西九江把庐山作为龙头,提出“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发展思路。要把发展战略落实到位,需要诸多先决条件。


政府助力应戒虚务实。由政府部门牵头推进区域协作,重在务实和实效,切忌徒有其表。多年来业界流行的签约“互送客源”,就是掩耳盗铃的表面文章;一些欠发达旅游县市,有较强的“攀高枝儿”心态,但勿“剃头挑子一头热”,能否取得卓有成效的结果,关键在消除联姻的短板和弱项;区域旅游协作能否加强,重中之重是企业主体、公共服务、打通堵点,缩小产品与客源市场差距。成渝周边市场、江浙沪长三角能把区域协作搞好,而北方有些省际旅游难以畅行,基本原因大致在此。


遵从旅游市场法则。一些地方以人为手段,滞缓游客脚步,貌似延长了游客停留,实则费力不讨好。如采取门票捆绑,实行大通票制,就像把萝卜、黄瓜、菜花、西红柿捆在一起出售,这明显属于旅游营销的退步;把游客中心尽量前置,无论是团队还是散客,一律到此买票坐通勤车,方能乘车、换车而抵达各游览点;有的为了从热门景区“引流”,专门修建连通周边景区的公路,让游客这头进、那头出。这些违背市场基本法则之举,实则是赢得不了大市场的小聪明。


研发串联周边的线路产品。从旅游客源的消费方式看,直奔核心吸引物的仅其一部分,更多的则是顺路游来或串游而去。因此,密切与周边城市的交通畅达,是输入和共享游客的基础。应下决心改善大交通,增加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班次,便利自驾车的租借和归还。同时,积极研发关联性的线路产品,把周边有魅力的景区串珠成线,如新疆开通环行天山南北的高铁专列,安徽开通池黄高铁专线将“两山一湖”串联起来;长江流域也可以以成熟的三峡游为基础,开行顺流而下的沿江邮轮,为长江经济带赋能;浙皖赣闽的四座桥头堡城市(衢州、黄山、上饶、南平)可依托所组建的花园联盟,开发串联周边的旅游线路。


第四、强化营销,冲出深巷


宣传营销与旅游开发同等重要。“酒好不怕巷子深”,是物资短缺时代的箴言;时代发展到今天,交通、资讯和物产都很发达,就连茅台酒也在不停做广告,说明宣传营销是占有市场的必然之举。


抓好旅游核心IP的宣传。就相当于一片区域的那盏明灯,只有把它高高举起,光亮才能覆盖更广;再者,它在客源市场已有一定影响,加以宣传利于更多更大的认知。名山大川早已如雷贯耳,代表着一个地区旅游形象,只有不断加大宣传、创新宣传,核心IP才能持续其影响力。


强化区域协作的营销理念。按照游客的接受习惯,最为瞩意的是旅游吸引物,而非它所在的行政区划。作为“灯下黑”的周边县区,就应围绕核心吸引物的IP,积极开发新产品,以新视角和新业态诠释核心IP,形成系列化的产品与形象组合。如腾冲推出“高黎贡荒野厨房徒步游”,卖点就是高黎贡山;武夷山推出“滨水茶香径徒步游”,卖点则是武夷山九曲溪;阿那亚·金山岭“山居生活”度假地,卖点则是金山岭长城,而非各打各的旗、各吹各的号。


做好产品的精准营销。当下旅游市场虽供大于求,但旅游营销与房地产、牙齿种植、保险产品等相比,还有明显的市场空间。只要透彻研究市场需求,准确画像目标客源,充分借鉴服务行业的营销手段,做到送信息上门、送服务上门,就能赢得属于当地的那一部分客源,同时也可适当从核心吸引物“引流”或“截流”一些客源,旅游“灯下黑”的局面也会逐步改善。


(作者为旅游资深专家,品橙旅游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