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中心城市数量缩水了。
日前,随着国务院批复《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全国22个超大特大城市在2035年前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悉数获批。
值得关注的是,此前被频繁热炒的“国中”不仅没有扩容,反而在原来9座国中城市里,仅剩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和广州5座城市保留相关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定位。
不过,此番还有多座城市收获不同程度的“中心城市”,如杭州、南京、苏州都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青岛、大连都是“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
在国家中心城市“瘦身”的背景下,未来这些不同定位的“中心城市”,还有晋级的希望吗?
首先要说明的是,国家中心城市与此番国土空间规划中为城市赋予的定位,并没有可比性,主要是因为两份文件的发文机关并不相同。
知名自媒体“元淦恭说”在此前一篇文章中曾提到:因为国土空间规划是自然资源部的,之前涉及“国家中心城市”的文件是发改委和住建部的,用自然资源部的新文件,去讨论住建部和发改委的旧文件,并不成立。
不过,透过最新批复的各地国土空间规划,还是可以一窥这些城市在国家心目中的“地位”。
除了前述提到的五座继续保留国家级中心定位的城市之外,深圳此番也收获了别样的“国家级”称号——全国性经济中心,国家创新型城市。
要知道,在本轮批复中,只有两个城市获得“经济中心”的定位,除了中国经济第一城上海获批“国际经济中心”外,就是深圳的“全国性经济中心”,由此可见深圳强大的经济发展实力。
国家创新型城市也是一个含金量十足的定位。近期横空出世的“杭州六小龙”,一度引发外界对于深圳“失去创新能力”“失速”“掉队”的质疑声,但舆论忽略的是,深圳去年新增29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牢牢占据全国城市的首位。
可以这样说,此番六座得到“国家级”中心定位的城市,都是货真价实的。
而在这六座城市外,还有14座超大特大城市收获了不同程度的“中心城市”定位。
其中,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涉及城市数量最多,包括杭州、南京和苏州三座城市。
这里重点说一下南京,在国家批复的各版城市规划中,南京实现了从“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到“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跨越,并在本轮城市规划中,再次守住了“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定位。
能够守住这一定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南京在面向东部区域的辐射能力上积攒下了厚实的“家底”。
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成为全国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成员包括江苏省内的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和常州的溧阳、金坛,以及安徽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等地,横跨江苏、安徽两省,且明确由“苏皖两省共建”。
获批4年来,南京都市圈建设不断提速,推动协调重点事项近百项、累计落实重点领域任务200余项,有力凝聚起区域联动的合力。
南京都市圈凝聚起来的合力,也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从2021年到2023年,南京都市圈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从145家增长到580家,高企异地投资企业从511家增长到1386家,城市间输出技术合同金额从68亿元增长到15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番获批的《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南京都市圈也成为一大部署重点,明确要“加强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省际协同”。
进位者有进位者的原因,守位者有守卫者的道理。对于曾经将“国中”视作城市追逐目标的青岛而言,在此番被批复为“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背景下,接下来晋级的机会到底在哪?
此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所研究员卢伟曾提到,国土空间规划批复为超特大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几方面机遇:
一是超特大城市核心功能将不断强化,全球竞争力将稳步提升。
二是超特大城市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将更加凸显,以超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培育建设提速。
三是超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全面划定,盲目扩张冲动得以控制。
四是城市韧性短板加快补齐,安全防范能力将不断增强。
一定程度上说,上述四方面机遇也可以视作城市晋级的硬指标。 这里重点说一下前三项。
首先是核心功能的强化,这指向的是国务院批复中的功能定位。
青岛在本轮城市规划中揽获的功能定位是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其中有一个国际级和两个区域级的定位。
这里面青岛最有可能实现进一步突破的,就是“北方对外开放门户”。坐拥上合示范区这个独一无二的“国之重任”,又有青岛自贸片区这一高能级开放平台加持,青岛理应在对外开放方面展现更大作为。
再者是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培育。
随着青岛都市圈跻身“国家队”,青岛更应发挥好表率作用,带头优化与周边城市和地区的协同合作机制,并构建错位互补、有序分工的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不过,在今年的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青岛都市圈着墨并不多,且并未触及产业协作等核心关切。
最后是城市空间开发利用。
客观来说,经过前些年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青岛的城市空间布局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但在传统主城区的城市品质得到优化提升同时,青岛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真正让环湾都市区成为现实,也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级别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