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母婴健康,减少和避免母婴传播的危害,积极响应国家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风险,推进消除母婴传播工作,本期,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科专家将为您带来关于艾滋病相关问题的硬核科普!
【科普时间】
01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它能够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艾滋病感染者指已经感染艾滋病病毒但没有发病的人,无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艾滋病感染者携带有病毒,具有传染性,隐匿性强,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一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到一定程度,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会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从而成为艾滋病病人。
02
HIV如何影响人体?
HIV影响机体免疫细胞(主要是CD4+T淋巴细胞),利用被感染的CD4+T淋巴细胞制造新病毒,并可杀死CD4+T淋巴细胞,从而破坏机体免疫系统,人体便易遭受各种病原体感染或发生肿瘤,病死率较高。
03
HIV传播途径有哪些?
性接触:阴道交、口交或肛交、直接与HIV感染者体液接触(精液、阴道分泌物等);
母婴传播:孕期、分娩期和母乳喂养;
血液接触:血液传播、针刺或意外伤害、共用注射器吸毒等。
04
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因为病原体在携带过程中必须保持活性才能在寄主之间传染,而蚊子吸血后,大多数病毒都会迅速穿出蚊子的胃,以免被强大的消化酶分解,血液中的病原体无法在蚊子身体内保持“活性”,因此不会有再感染的可能。另外,蚊子每次吸血所吸食的艾滋病毒含量通常不足以传染,病原体在血液里含量足够高才能使病毒在不同的寄主之间传播,亦即足够多的病原体才能使感染进行下去。艾滋病毒在血液里的含量低于已知的所有蚊虫类传染病的水平。
05
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
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共用不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射毒品、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的各种医疗器械(如:针头、针灸针、牙科器械、美容器械等)、共用剃须(刮脸)刀及牙刷等行为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06
什么是艾滋病母婴传播?
艾滋病的母婴传播是指由HIV感染孕产妇在妊娠期、产时、哺乳期将艾滋病病毒传给儿童,也可以被称作垂直传播。
07
艾滋病感染对母体及胎婴儿的影响?
妇女感染艾滋病毒(尤其是在疾病的晚期)后,有可能导致以下风险:自然流产、死胎、低出生体重、早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或者其他疾病、产后感染;HIV感染可能会通过孕产妇传给儿童,造成儿童感染艾滋病。但需注意,HIV感染不会造成先天畸形,也并不会影响妇女生育力,除非处于HIV疾病晚期,那么生育力和性兴趣均会因疾病损害健康而受到影响;妊娠并不会影响孕妇的HIV感染进程;怀孕妇女与未怀孕的妇女出现的HIV相关问题是类似的。
08
艾滋病母婴传播可以避免吗?
艾滋病的母婴传播不能完全避免。但是,通过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药物干预、产时注意避免侵入性操作、减少性伴、使用安全套、为艾滋病暴露儿童提供治疗等是可以极大程度减少艾滋病母婴传播的。
09
如何为HIV感染孕产妇安全助产?
艾滋病感染是剖宫产指征吗?
HIV感染孕产妇孕期需进行充分咨询,产前检查和分娩过程中尽量避免可能增加母婴传播危险的损伤性操作,包括会阴侧切、人工破膜、宫内胎儿头皮监测、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等。产妇应及时到医院待产,严密观察并积极处理产程,尽可能减少新生儿接触母亲血液、羊水及分泌物的时间和机会。
艾滋病感染不作为实施剖宫产的指征。对于孕早、中期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规律服用药物、没有艾滋病临床症状,或孕晚期病毒载量<1000拷贝/毫升,或已经临产的孕产妇,不建议施行剖宫产,且应避免紧急剖宫产。
10
艾滋病感染孕妇所生宝宝
应在什么时候开始抗病毒用药?
婴儿应在出生后尽早(6小时内)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
来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尤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