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人齐聚!有企业抛出百万年薪!杭州这场招聘会太热闹

AI划重点 · 全文约2415字,阅读需7分钟

1.2025“起跑春天”杭州青年人才交流活动于3月1日在杭州大会展中心举行,共有3.5万名求职者参加,创单馆单日最多人次纪录。

2.活动吸引了宇树科技、云深处、强脑科技、群核科技等杭州“六小龙”企业,提供超过2.1万个岗位。

3.其中,人工智能领域岗位需求占20%,制造业相关单位占比3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2483个岗位。

4.为此,杭州市委人才办表示将继续引入35岁以下大学生35万人,同时提供更多贴心的人才服务,以留住人才。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杭州六小龙”的出圈,正为城市拉动新一波人才红利。早上8时,打飞的赶到杭州参加招聘会的吉林大学硕士生李淮宇,提前1小时等候在宇树科技的展位前,准备第一时间递上简历。

当天,像她一样涌入杭州大会展中心的求职者,共有3.5万名。

3月1日,由杭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2025“起跑春天”杭州青年人才交流活动举行。
作为杭州市新春最大规模线下人才招聘会,杭州拿出了满满的诚意:830家单位带来超过2.1万个岗位,包括宇树科技、云深处、强脑科技、群核科技四小龙,以及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的“全明星”阵容。

图片3月1日,2025“起跑春天”杭州青年人才交流活动在大会展中心举行。潮新闻记者 曹坚 摄

城市发展的能级,需要极高的人才密度。这场人气满满的招聘会,究竟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有人专程打“飞的”来应聘


早晨八点半,招聘会还没开始。七八位求职者,已在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前排起了队伍。这次招聘会,宇树科技带来AI算法工程师、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等十多个岗位。
25岁的求职者、美国纽约大学硕士生吴楚珩从安徽安庆赶来。“我对机器人赛道很感兴趣。”吴楚珩坦言,杭州创新氛围很浓,机器人行业供应链上下游非常齐全,这次就是冲着这座城市和它的科创氛围而来。
比吴楚珩更心急的李淮宇就读吉林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研三,打“飞的”来应聘的她和云深处的招聘负责人聊了聊。这位学习集成电路方向的女生,短短10分钟内,就走完投递简历、入围二次面试等环节,她当场竖起大拇指:“工作效率真的很高。”
我感觉杭州是一座AI大模型之城。在朋友圈刷到宇树科技、云深处等企业的成长故事,这些企业有过一段蛰伏期,但是杭州愿意给机会让他们发展。我相信杭州会给更多年轻人机会!”李淮宇深有感触地说。
不到半天,四小龙的展位前便围得水泄不通,桌上简历不约而同地垒起厚厚一叠。数据显示,新春以来,“杭州六小龙”的简历量、咨询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简历来源地从长三角地区,扩大到北京、上海、深圳等。群核科技招聘经理张旋告诉记者,“一周内仅BOSS直聘这一个渠道,就收到了上万份简历,其中40%的人才来自外省。”
招聘会当天,宇树科技收到近300份简历。宇树科技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张冬冬并不意外,“为招徕优质人才,公司的算法类岗位开出近百万年薪,机械结构等相关的机器人硬件工程师年薪也在40-60万,这样的待遇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明星企业的火热,折射着杭州人工智能产业的活力。记者注意到,本次人才交流活动中,多达20%的参会企业招募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杭州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说,这和杭州目前的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息息相关:“杭州正在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我们将持续搭建平台引育创新人才,助力城市开启下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

制造转智造

成了岗位需求“新风口”


大型招聘会的岗位需求,往往是一座城市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从需求看,本次招聘会制造业相关单位占比36%,提供了7714个岗位。随后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供了2483个岗位,这与杭州把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业双双列为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十分吻合。
从现场看,鲲鹏企业、上市公司展区是全场热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几乎每个展位前都排起了长队。这些企业大多来自杭州五大产业生态圈。
制造转智造,已成岗位需求“新风口”。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亮出了三位博士及AI算法领域人才的招聘需求。“过去10年,中国服装制造设备的市场规模、行业增长速度都在放缓。去年,我们在杭州成立研发总部,用AI赋能新一代产品研发,就是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来变革服装制造行业。”企业相关负责人胡文海介绍,此次公司要招数学、控制理论、嵌入式计算的博士,希望在很“卷”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致力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带来了多个“智造”岗位,其中智能驾驶开发岗是此次的招聘重点。“智能驾驶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招聘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团队已经招了上百位智能驾驶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但还不“解渴”,想通过这次招聘找到更多优秀人才。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速路”,各类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了又一个用人高地。
今年的招聘会上,西湖大学、国科大杭高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出了近千个博士岗位,其中进站博士后岗位376个。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展位,将招聘“成果转化主管”的海报放在了显眼处。“这是我们推出的新岗位,将重点推动工业软件、汽车电子等技术从‘书架’走向‘货架’。”招聘主管杨擎天说。
当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新岗位也成了“香饽饽”。
曾参与电影《哪吒之魔童脑海》后期制作的花果山数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此次推出了三维模型师实习岗。“虽然公司模型部已经有100多人,但随着特效在文化产业的广泛应用,模型师的缺口还是很大。”招聘负责人后金鸽说,公司希望通过实习生招录培养“养成系人才”,希望能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图片在花果山数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展位,求职者和招聘人员交流。潮新闻记者 曹坚 摄


要“抢人”更要会“留人”


“明明来参加的是招聘会,居然还有动漫展、机器人秀,刚在淳安县的展位前被投喂鱼子酱,又在西湖区的展位前体验了一把吹糖人。”在场馆角落的各区、县(市)人才政策推介区,25岁的河南小伙子尹佳浩随手发了一条朋友圈记录惊喜。当然,更多的人不止想“看个热闹”,更关心如何“扎下根来”?
“青荷驿站怎么入住?”“我能享受到哪些人才补贴?”……在政策咨询专区,多名应届生抛出最关心的问题。现场,工作人员耐心解答着在杭州创新创业能享受到的“青荷八条”,包括应届大学生本科生可以领取1万元、硕士生领取3万元;应届大学生可以连续三年领取1万元租房补贴等等。
“人才补贴、青荷驿站,这些政策可以帮我们减轻生活成本。”安庆师范大学大四学生王皖云说,这两天她来杭州找工作,住的就是上城区的青荷驿站。像这样的青荷驿站,杭州市区范围内已经有近3000间,为来杭求职面试、实习见习的青年群体,提供7天免费短期住宿。
数据显示,共计3.5万人来参加人才交流活动,创造招聘会单馆单日最多人次纪录。活动共收到简历8.79万份,其中硕士3.36万份,博士2750份,达成初步意向2.13万人次。
“这次既是‘杭州六小龙’出圈带来的流量效应,更是杭州持续多年人才工作成效的显现。”杭州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杭州继续要引入35岁以下大学生35万人,但比“抢人”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人,“杭州正在用最大的热情拥抱人才,要做好年轻人的陪跑者,就需要提供更多贴心的人才服务,让人才爱上杭州、扎根杭州。”

潮新闻 记者丁珊 王柯宇 蒋欣如 曹坚 通讯员 宋媛

责任编辑:袁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