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前两轮为何红牌“满天飞”?或与裁判管理新规定有关

2025年中超联赛刚刚进行了两轮,红牌数量就创造了纪录。不仅每轮都有球员染红,还有裁判因为漏判红牌被足协内部处罚。那么,中超红牌“满天飞”的背后,到底是联赛竞争激烈,还是裁判判罚尺度过严呢?
必须要承认,随着中足联成立,以及各队之间的实力差距缩小,中超联赛的竞争程度确实超过了以往。为了给世预赛18强赛让路,中超联赛的开赛时间提前到了2月份,球员普遍面临着高强度比赛节奏带来的身体和心理压力。上海申花与长春亚泰的揭幕战中,双方拼抢激烈,导致朱辰杰面部骨折,反映出比赛对抗强度进一步升级。
而申花、海港、国安、泰山等传统强队与云南玉昆、大连英博两支升班马,以及一些中下游球队之间的竞争加剧,球队为争取积分更倾向于激进战术,增加了犯规风险。玉昆和国安、泰山和大连两场比赛都出现了红牌,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由于赛季初球员状态尚未完全调整到位,部分球员因急于表现或防守压力过大,出现非理性动作。云南玉昆队长赵宇豪因连续两次黄牌被罚下,成为赛季首张红牌;山东泰山的王大雷因出击失误飞踹对手被直红罚下,引发球队士气波动。而大连英博队的卡兰加在进球后因踩踏对手被红牌罚下,暴露了部分球员在高强度对抗中缺乏冷静判断的问题。
除了竞技性因素,还有一些深层次原因。首先,VAR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提高了判罚的准确性。泰山队门将王大雷因出击犯规被VAR介入后改判直红,裁判评议组认为其动作“危及对方安全”,符合红牌标准。其次,中足联成立后,职业联赛实行“管办分离”,管理机构对赛场纪律的重视程度提高。裁判评议组明确将“危及对方安全”的动作视为红牌标准,并公开处罚误判裁判,形成了一定威慑效应。而且,本赛季中超在裁判管理上采用了新机制,裁判评议组由随机抽取的专家参与,并引入社会监督员旁听,评议过程更加透明和严格。
首轮申花和亚泰的比赛中,主裁判李海新对踩踏对手的申花球员蒋圣龙仅出示黄牌,在VAR介入后仍坚持错误判罚(漏判红牌),事后被足协内部处罚。这也反映出足协对红牌判罚的纠错力度加强,间接导致后续比赛中裁判更倾向于严格判罚。
随着赛季进行,各队逐渐适应新规则和比赛节奏,红牌数量可能会趋于平稳,不再像前两轮这么密集。京沪大战中,主裁判买买提江的判罚引发国安俱乐部不满,已经连夜提出上诉,中超有争议的判罚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