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日讯 今年以来,山东省降水持续偏少,存在一定的气象干旱的风险。在大范围寒潮雨雪天气到来之际,山东多地抢抓有利天气形势,紧急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
山东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消息,2月28日17时-3月1日17时,青岛人影办组织飞机增雨作业1架次,飞行2.72小时。青岛、烟台、临沂和枣庄4市利用地面作业装备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19轮次。
山东省气象台3月1日发布的降水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山东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9毫米,较常年偏少10.8毫米,偏少55%。
此次人工增雨(雪)作业有利于增加土壤墒情和净化空气,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原理
人工增雨雪作业主要基于云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播撒催化剂,改变云地微物理过程,促进云水向降水的转化,从而增加降水量。具体原理如下:
冷云催化原理
冰晶效应:在温度低于 0℃的冷云中,往往存在过冷水滴和冰晶。根据云物理学理论,在同一温度下,冰面的饱和水汽压低于水面的饱和水汽压。当向冷云中播撒碘化银等人工冰核时,会增加云中的冰晶数量。这些冰晶会在水汽过饱和的环境中迅速增长,通过消耗周围的水汽,使过冷水滴蒸发,水汽在冰晶上凝华,从而促使降水形成。
干冰的作用: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会迅速升华,吸收大量热量,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降低。在冷云中播撒干冰,会在其周围形成一个低温区,使得云中的水汽迅速凝结成冰晶,这些冰晶同样可以通过冰晶效应促进降水。
暖云催化原理
吸湿增长:暖云是指温度高于 0℃的云,云中主要是水滴。向暖云中播撒吸湿性物质,如盐粉等。这些物质能吸收云中的水汽,使自身迅速增长成为大水滴。当大水滴增长到一定程度,其下降速度足以克服空气阻力和上升气流的托举时,就会形成降水。
碰并作用:在暖云中,大水滴在下降过程中会与周围的小水滴发生碰撞并合并,使大水滴不断增大。播撒催化剂增加大水滴数量后,能增强碰并作用,加速水滴的增长过程,促使更多的水滴达到降水的尺度,从而增加降水。
此外,在一些情况下,云中虽然有足够的水汽,但缺乏促使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的凝结核,或者云中的上升气流不够强,无法使水汽充分聚集和凝结。人工增雨雪作业通过播撒催化剂提供大量的凝结核,或通过引发局部对流增强上升气流,创造更有利于水汽凝结和降水形成的条件,从而达到增加降水的目的。
闪电新闻记者 何则伟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