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

1
2月小结:
  • YTD热点资产:恒生科技、斯托克50、黄金
  • 本月中国叙事:杭州科技六小龙、民营企业座谈会、人行不放松
  • 本月美国叙事:美国例外论逆转、DOGE、关税
  • 本月欧洲叙事:俄乌停战、德国大选、欧股
  • 本月日本叙事:BoJ鹰派、特朗普石破茂会谈
2
精彩纷呈的一个月,从关税乌龙开始,以美乌首脑对喷告终
数据上月头在看美国制造业PMI越过荣枯线,最后一个交易日则是在看亚特兰大联储GDPNow转负。
朗普交易全面消退,欧洲和恒生科技涨麻了,看起来只要纳指不涨了,美国也就不例外了。
3
和Kevin撞车了,他在《外资如何看待本轮反弹?新加坡路演见闻》文中所提及的信息跟我的联络人所反馈的(详见智堡)差不多。
这一轮EM和亚洲区外资的参与度还是比较高的,目前香港市场的氛围和去年Topix非常相似,而外围市场在Trump收缩美元区的影响下表现都不尽如人意,ABC交易的逆转(看看糟糕的印度)配合南向推升了恒生科技。还有一部分就是本来出去美元区的自己人,出去买的AI叙事既然有了更便宜的本土选择,那何乐而不为呢?
欧美资金有关注度,但行动的也只是极少数。上周末有欧资哥们儿直接发微信告诉我要像924那样在两会前做unwind(原话:take profit on china equity longs as risk reward deteriorates),思路上要期待LOs一鼓脑回来看起来不太可能,这种不可能不仅仅是投资层面上的踌躇,而是机构面临的诸多限制,甚至本土的配套约束所致。
可以抱有期待,但想要依赖外资不现实
4
开始听到前几年不断听到的故事了,只要有通胀预期的新闻那就有滞胀,与增长趋软相关的信息就会伴生着衰退
图:虽然大家都知道新进数据造成的数据波动很大(抢进口),但数据本身拿出来被做文章的背景实际是大家对增长有隐忧

图片

不看GDPNow,看Hatzius的跟踪:

1月底:We launched our Q1 GDP tracking estimate at +2.6%,到了这个月底的个人支出数据以后,We lowered our Q1 GDP tracking estimate by 0.4pp to +1.4% (quarter-over-quarter annualized)

5

GPT4.5出了以后看到很多人喷,作为一个研究者肯定不能随波逐流地喷,得先用,但用了一会发现苗头不对,还在劝自己用得不对,要多摸索——现在我决定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GPT4.5确实意义不明。

我付了200刀一个月啊!不是20刀也不是2刀!

Grok的单位识别和中文能力似乎有缺陷,18+内容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车轱辘话来回说,最近的使用频率也下来了,目前使用最多的是o3mini和gemini 2.0 flash

上周开始又对AI的边界产生了怀疑……别误会,我不是说AI没有用,而是我在反思是否我们有能力支配好AI,哪怕小部分人在Carry我们,那么大部分人是否希望自己被Carry?

6

这个月的科技潮吸引了市场的目光(感谢雷布斯),相应的投资者也就对政策支持比较淡漠,Citi的某位竟然写“本轮中国市场的涨势由政策宽松预期驱动”……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美元区内矛盾的焦点也不完全聚焦在我们身上了,或者说被其他经济体分摊了——独吃耳光很痛苦,一人一耳光也就“不过如此”了,有了比较心理上过的去一些。

很多人觉得这一轮行情会很快结束,我认为不然,甚至跟基本面都没关系,你不买涨的,便宜的,那么你就得继续买贵的,买下跌中的。继续买美国、印度、日本?但Deepseek以后投资者的心理模式变了,很多民主党治下的市场逻辑已经走不通了,那么回去的门槛也就变得更高了

7

两会前的低预期或没预期是个好消息,个人认为类似去年10月那种沟通灾难的情况也很难复现了,那个时候似乎全市场只有着MMT这一根救命稻草。

中美两国在很多问题上有着镜像类似,比如,美国的高预期反过来会让兑现有压力——看看财报季和美国增长预期;那么对应的中国低预期反而降低了市场乐观的心理门槛。

货币上,美联储目前要延续宽松就得以短期的偏紧作为代价……人行……你只能说妈妈在让长端多头尽快收手。

8

BofA又请了Gave讲中国市场,他的宏大叙事是5月中美会有一个比较大的Deal,即便没有Deal,中国可以回流自己的巨大贸易顺差(以及对应的美元资产和其他资产储备),如果股市持续强,经济和信心恢复,债券收益率可以回到3%(手动害怕)。

9

最近在重温特斯拉2019年那波史诗级行情的月K线,还有18年的美股回调,猜猜刻舟的是哪两个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