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发信劝和遭无视:特朗普关税翻倍至20%?“芬太尼甩锅”却被实锤打脸

中方发信劝和遭无视:特朗普关税翻倍至20%,"芬太尼甩锅"却被实锤打脸。

2025年2月27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向美国新任贸易代表格里尔致信,祝贺格就任美国第20任贸易代表,同时就美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表达中方关切。近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将对中国商品的现有关税税率再次提升10个百分点,累计税率将达20%。关税翻倍的消息不仅让贸易问题再度升级,也让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充满了更多不确定性。

图片

通往对话的公开信,未能触动美方立场

中方公开信的发布,显示了中国希望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端的姿态。这封信不仅明确表达了中国对美单边加税的担忧,还强调贸易争端的解决应建立在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时指出中方已采取反制措施,以保护自身利益。

但特朗普政府对这一善意的回应无动于衷。不仅未改变加税政策,还直接宣布提升关税税率。这表明,美方并未真正考虑中方的关切,而是以增加税率“施压”,继续沿袭其强硬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政府将加税理由与“芬太尼问题”挂钩,指责中国在遏制这一问题上“进展不足”。但从公开信息来看,这并非事实——中国已于2019年严格管控芬太尼类物质,成为全球在此领域执法最严格的国家之一。然而,特朗普政府执意将此问题作为贸易施压的借口,暴露出其加税背后更深层次的意图。

图片

特朗普为何坚持加税?两大深层逻辑

经济牌:试图重塑美国制造业

特朗普政府宣扬,关税增加将促使国产制造业复兴,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然而,数据一再表明,这一策略效果不佳。2018年起,中美贸易战拉扯的结果是,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直接承担了新增关税的成本提升。本质上,进口商品价格增加导致民众生活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缩水,美国财政赤字并未因此得到有效缓解。

政治牌:借民粹支持提升执政成绩

关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动因,是特朗普意在通过极端政策巩固民意支持率。加税措施不仅投合了美国国内部分右倾选民对“美国利益优先”的期待,也成为他强化执政成效、营造“强硬总统”人设的重要手段。

对于特朗普来说,无论是对抗中国,还是指责芬太尼问题,只要这些政策话题能吸引他的核心选民注意力,就算领域争议重重,政策本身效果不及预期,他也会不予修正。

图片

中方策略:以反制平衡施压,以开放应对挑战

多元化反制措施

面对美方加税升级,中方一如既往采取对等反制措施。过去几年,看似剑拔弩张的贸易摩擦中,中方通过精准反制,既维护了自身利益,又让美方的单边施压变得困难。例如对美出口商品调整税率,优化国内供应链结构等,帮助中国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对美依赖带来的挑战。

图片

不仅如此,中方还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多样化合作。尤其是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框架下,中国已经加强了与东盟、日本和韩国等多地区的经贸联系,进一步降低了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

强化内循环应对外部压力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强调内需潜力与技术创新,通过“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应对外部挑战。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在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某些关键赛道形成了全球竞争领跑局面。这种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能够有效增强中国抵御外部经济制裁的能力。

中美合作的空间与挑战

贸易战并未造就赢家,却让合作成为更加紧迫的议题。虽然中美两国的矛盾在结构性上难以调和,但双边合作的需求并未消失。全球供应链的深度交织使得简单的经济脱钩成本极高,而中国在能源转型、高科技制造等领域的优势,也对美国有长期吸引力。

不过,短期内的对抗态势恐怕难以逆转。特朗普政府不顾贸易规则的单边主义行为,将继续增加双边谈判的难度。而中国则需要更加务实灵活,既要巩固国内经济稳定,又需避免两国关系“跌入对抗深渊”。

图片

结语

从中方致信推动沟通,到美方关税翻倍升级,这场中美经贸摩擦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局面。关税以外,看似关乎经济的话题实质上已经被打上了深刻的政治烙印,也令中美之间的矛盾显得更加棘手。

对于两国以及全球经济来说,对话始终是缓和矛盾的唯一出路。如何重启建设性对话,找到双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将决定中美关系及全球经济走向。未来,从政府到商业界的多层面共同努力,或许是打破当前僵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