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红了樱桃

图片

TONIGHT

夜读


偶在丰子恺先生的一幅画上见到题画的片言只语,牢牢吸引了我: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赶紧查原词。读罢原词《一剪梅》,我记住了这个陌生的名字:“蒋捷”。在李煜、冯延己、晏殊、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辛弃疾……等名家强光的遮蔽下,恕我学浅,这个名字似乎有点生疏。


《一剪梅·舟过吴江》(南宋·蒋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容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生出想读蒋捷全部词作的热望,特意去购买了蒋捷的词集《竹山集》,到家即读。


何谓好诗词?鄙人私下有两条“土标准”:一曰必须情感真挚;二曰文字应是“天然好言语”。《一剪梅》当之无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大白话写出无限诗意,景色无边,令人心绪摇曳。江湖漂泊的困顿、旅途所遇的迷离、借酒浇愁的感慨、时光流逝的无奈、游子思家的心情、对故居安宁生活的渴望……交织到最后,竟化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它与“大江流日夜”、“明月照积雪”、“池塘生春草”、“长河落日圆”、“一江春水向东流”、“舞低杨柳楼心月”、“似曾相识燕归来”等一样,当是诗词之极致。


蒋捷之后700多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颠沛流离,携家逃难。从浙江逃往四川的途中,又逢春天季节,花红柳绿,而景致、生活已无复当年。丰先生慨然作诗:“红是樱桃绿是蕉,画中景物未全凋。清和四月巴山路,定有行人忆六桥……”六桥者,先生故乡小桥也。丰先生“触景生情”地引用蒋捷的词句,是蒋捷的身世,深深引起先生共鸣。


蒋捷晚年所作的《虞美人·听雨》,高度概括了一生经历和复杂情怀,将漫长人生(蒋享寿91岁)过程浓缩于尺幅小词之中: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竹山集》除了上述的漂泊生涯,还有赠答、应酬、题咏、记梦、惜春、节令、言情等等。这些作品中流露出的人情味非常感人,如《贺新郎·兵后寓吴》写道: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一点点、归杨柳!


读完《竹山集》,我眺望南天。蒋捷家族世代忠良,节气传家。祖先中,有的在北宋靖康年间英勇抗金而死;有的在南宋绍兴中因试图解救岳飞而冒犯秦桧被闲置。其中一位先人蒋芾,考中进士,因拒绝秦桧的拉拢,被“终其世不召用”。蒋捷亦是,隐居竹山浪迹江湖,甘于淡泊义不仕元。








投稿可发至zfk@yptimes.cn

作者 | 赵韩德

编辑 | 顾金华

诵读 | 王丹彤

视觉 | 邱丽娜  刘晶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