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重击全球,加拿大没能幸免,为何反而制裁20多家中企?

回顾刚刚过去的2月,国际局势持续升温。

美国新一届政府连续挥舞“关税大棒”,对多个国家加征关税,引发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部分商品加征关税。

与此同时,加拿大突然对中国20多家实体企业列入制裁名单,理由竟是中国支持俄罗斯。

图片

中方罕见以强硬措辞回应,直指加拿大此举是向美国递交“投名状”。

这一系列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国际政治经济博弈?

我国反制:关税对攻,开放破局


2025年2月10日凌晨,我国对美国原油、液化天然气等商品加征的关税正式生效。

同一天,我国贸促会率30多家企业奔赴哈萨克斯坦,与当地企业签下矿产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合作协议。

图片

这一“对攻”操作背后,是我国应对美国贸易施压的清晰策略:既精准反制,又加速开拓多元化市场。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已超过14%,2024年12月更是宣布给最不发达国家给予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

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150多个国家的共同支持,同时,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开展对外投资。

联合国预测,到2030年,我国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将升至45%。

这些成果,离不开高效基建和技术创新生态的支持。

美国的“关税大棒”砸向我国,却难撼根基。

2025年2月1日,美国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

图片

为由加征关税,试图削弱我国竞争力。

但我国早已布局:一边对美反制,一边向中亚、中东、非洲等地拓展合作。

正如澳大利亚“对话”网站中的文章所言:当美国威胁要加征关税并为其经济筑起高墙时,中国却在开放大门。

加拿大铤而走险:制裁背后的“表忠”算计


2025年2月下旬,加拿大突然以莫须有的“支持俄罗斯”罪名,对我国20多家企业实施制裁。

这一行为引发外界哗然——毕竟,美国早在2025年2月已与俄罗斯达成稀土贸易协议,甚至放宽对俄制裁。

加拿大不敢批评美国“双标”,却对我国“重拳出击”,动机再明显不过:向特朗普政府示好。

图片

加拿大的“求生欲”源于美国的步步紧逼。

2025年2月10日,特朗普签署文件,宣布对进口钢铝加征25%关税,并取消对部分盟友的免税配额。

他更威胁称,加拿大作为美国第51个州也不错。

面对如此羞辱,加拿大非但不反抗,反而通过制裁我国向美国“表忠”。

日本《经济新闻》一针见血:加拿大试图用对华强硬姿态,转移美国的火力。

讽刺的是,我国与加拿大并无地缘矛盾,经济高度互补。

2024年,加拿大对华出口额占其总出口的5.2%,关键矿产、农产品等领域依赖我国市场。

然而,加拿大政府为迎合美国,不惜牺牲本国利益。

我国外交部罕见使用严厉措辞,正告其错误行径必将自食苦果。

日德叫苦:美国关税砸瘫盟友经济

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美国的“关税狂欢”不仅针对我国,更让盟友苦不堪言。

2025年2月25日,日本经济产业省紧急召开座谈会,汽车工业会代表疾呼:必须保护车企免受美国关税冲击!

图片

数据显示,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量达137万辆,若加征25%关税,两年内日本GDP可能下降0.2%。

更严峻的是,日本车企在墨西哥、加拿大的生产基地也可能被美国“双重征税”,导致成本飙升。

德国同样忧心忡忡。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直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摧毁全球供应链。

2025年,德国计划投资3200亿欧元推动汽车业电动化转型,其中220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研发。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是德国车企的关键合作伙伴。若中德贸易因美国施压受阻,德国转型计划或将搁浅。

即便如此,美国仍一意孤行。

图片

《日本经济新闻》哀叹:美国正在用关税大棒,将盟友逼入绝境。

多极博弈,谁能笑到最后?

全球贸易战火已从“中美对攻”蔓延至“盟友互撕”。

加拿大“表忠”能否换来美国宽容?日本、德国的抗议能否阻止特朗普加税?而我国在开放与反制中,能否为世界提供新的选择?

这场博弈的答案,或许将决定未来十年的全球经济格局。

参考消息:

全球媒体聚焦 |“当美国威胁要加征关税时,中国却在开放大门”2025-02-25 12:48

对美关税生效当天,中方签了新单 观察者网 2025-02-10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