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0日,韩国首尔传出重磅消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贸易委员会宣布,对自我国进口的厚板产品征收27.91%至38.02%的临时反倾销税,直接波及价值8万亿韩元(约404亿元人民币)的市场。
这是继美国、越南之后,又一个国家向我国钢材“开刀”。
韩国给出的理由是“中国低价钢材倾销导致本土产业受损”,但这一说法遭到我国外交部严正反驳。
更耐人寻味的是,韩国造船厂和建筑企业集体叫苦:没了中国钢材,成本要涨三成!
一边是本土钢企欢呼,一边是制造业哀嚎,韩国这场“关税战”究竟图什么?
韩国为何突然“翻脸”?
韩国贸易委员会此次行动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源于本土钢企的长期施压。
2024年12月,韩国第二大钢铁巨头现代制铁正式向政府提交申诉,指控中日两国热轧钢板“低价倾销”。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数据,2021年至2025年1月,韩国进口的1498万吨热轧钢板中,中日两国占比超过90%,其中日本753万吨,我国649万吨。
中日钢材的竞争力让韩国企业倍感压力。
以热轧钢板为例,中日产品价格比韩国本土低30%以上。
韩国中小企业尤其依赖这些低价进口钢材,因为它们无需高炉冶炼即可直接加工,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然而,这一优势却让现代制铁、浦项制铁等本土巨头陷入困境。
2022年以来,韩国建筑行业持续低迷,钢铁需求萎缩,本土钢企利润暴跌,最终将矛头指向进口钢材。
韩国贸易委员会在初步调查中称,我国钢材“倾销”导致韩国产业遭受“实质性损害”,但这一结论存在明显漏洞。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曾明确指出,我国钢铁出口比例长期保持在5%左右,远低于日韩水平,且主要满足国内需求,不存在政府补贴。
相比之下,韩国钢铁出口长期依赖美国市场,而特朗普政府2025年3月12日生效的25%钢铝关税,已让韩国对美出口面临断崖式下跌风险。
中方强硬回击:5%出口如何冲击全球?
面对韩国的指控,我国不仅从数据层面驳斥,更直指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根本矛盾。
2023年,我国粗钢产量占全球一半,但消费量同样接近全球一半,出口比例仅为5%。
相比之下,韩国钢铁出口占总产量的30%以上,日本则超过40%。
我国外交部多次强调,钢铁产能过剩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和需求萎缩的结果”,而非单一国家责任。
韩国对华加税的背后,还隐藏着复杂的国际博弈。
2025年2月21日,越南宣布对中国输越钢铁产品征收19.38%、26.94%和27.83%共3档的反倾销税税率。
印度也放出风声,可能最快在六个月内对我国钢铁加征15%至25%临时税。
这一连串动作与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施压不无关系。
法新社2025年2月16日发文称,韩国2024年对美钢铁出口占美国进口总额的13%,是美国第四大钢铁进口来源国。
为规避美国关税,韩国急于向美示好,甚至不惜牺牲与我国的贸易关系。
然而,韩国此举可能适得其反。
2024年,我国对韩钢材出口量达877万吨,创7年来新高,韩国已成为我国第二大钢铁出口市场。
若关税落地,韩国造船业首当其冲——厚板是船舶制造的核心材料,韩国三大船企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和大宇造船每年需进口数百万吨钢材。
一名匿名造船厂高管坦言:中国厚板价格比韩国低35%,若强行替换供应商,成本飙升将让韩国造船业失去国际竞争力。
关税反噬:韩国制造业的“至暗时刻”
韩国政府或许低估了加税对本土产业链的冲击。
特朗普政府将于2025年3月12日生效的25%钢铝关税,对韩国出口打击尤为致命。
韩国浦项市市长李康德公开警告:钢铁业是韩国经济的支柱,若对美出口受阻,整个国家将陷入动荡。
韩国金属工人工会浦项分部高级官员方胜准透露,当地钢铁工人已开始担忧裁员:浦项市60%的就业与钢铁相关,一旦行业萎缩,这里可能变成‘鬼城’。
讽刺的是,即便是美国还未加税,韩国钢企的“胜利”或许也只是昙花一现。
韩国贸易委员会文件显示,加税政策实施后,我国企业仍可通过调整价格或转口贸易维持市场份额。
而韩国制造业却要长期承受高价钢的负担。
韩国产业研究院预测,若中韩贸易摩擦升级,韩国娱乐、半导体等行业可能面临我国的反制措施。
韩国的“钢丝绳”还能走多久?
韩国贸易委员会的一纸加税令,让中韩贸易关系站上火山口。
一边是本土钢企要求“保护”,另一边是造船厂和建筑公司高呼活不下去,韩国政府的平衡术面临空前考验。
而美国关税大棒悬顶之下,韩国是否真能靠加税换来白宫“豁免”?
浦项制铁工厂的机器仍在轰鸣,但工人们的脸上已不见往日的笃定。
这场关税战的硝烟背后,韩国经济的命运齿轮正在悄然转动。
参考消息:
观察者网:韩国动手了,决定对自华进口厚板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来源 2025-2-20
证券时报:越南、韩国对我国钢铁出口征反倾销税 202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