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课本里的爱情丨关关雎鸠走进语文课本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丹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流传千年的诗,出自《诗经》的经典名篇《关雎》,被选入八年级语文课本中。

最近,不少八年级家长发现,孩子的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一些与爱情相关的内容,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讨论。一位家长说:“孩子对《关雎》《蒹葭》等特别感兴趣,还主动和我聊起古人是如何谈恋爱的。没想到语文书里‘官方’教爱情,蛮有意思的。”

其实,语文课本中的爱情主题并不是新鲜事,而是早已有之,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和丰富。

课本是怎么聊“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

课本精选的经典篇目,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素材,也成为青春期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些篇目展示了爱情的多重面貌,打开了一扇理解爱情、思考人生的窗口,引导学生在青春期的情感萌动中学会思考与成长。

美好情感,展现不同意境

八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爱情题材的篇目主要集中在下册的第三单元。其中,《〈诗经〉二首》收录了《关雎》和《蒹葭》两首经典爱情诗。

图片

受访者供图

课本在预习提示中写道:“《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诵读这两首诗,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

此外,课外古诗文诵读中还收录了《子衿》一篇。

这些诗歌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古人对爱情的理解与表达。

《关雎》讲述了“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描绘了含蓄而克制的爱慕之情。诗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情感基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观。

《蒹葭》通过“伊人在水一方”的朦胧意境,表现了追寻爱情的执着与可望不可即的怅惘,重章叠句的结构则强化了情感的悠长。

《子衿》是一首古老的恋歌,女子痴迷地思念心中的恋人。全诗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又婉转动人,展现了《郑风》中鲜活的情感表达。

课本希望同学们在诵读中感受诗的韵律,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从文学手法(如比、兴手法,重章叠句的形式等)和文化内涵(如古代婚恋观)的角度解读。

此外,名著阅读中也有涉及爱情的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与冬妮娅的爱情从青春期的纯真浪漫,到因阶级立场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无奈;《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和田润叶青梅竹马,因家庭出身和社会观念的差异而分道扬镳。这些作品中的爱情,也展现了社会背景等因素对个人情感的影响。

永恒的话题,关注情感成长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爱情并非只是在八年级中“昙花一现”。

七年级的名著阅读《骆驼祥子》中,学生们会接触到祥子和小福子间感情的命运挣扎,以及虎妞对祥子畸形而强烈的爱。同学们可以感受当时社会背景下,底层人物的情感世界,也思考爱情在不同境遇下的多样性。

此外,七年级的课文《散步》中,也有着对中年人爱的描写。“‘我’背上是母亲,妻子背上是儿子。‘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含蓄而深沉的情感表达,让学生们感受到爱是在心里放弃一部分的自己,装进他人,是一份责任与担当。

到了九年级,名著阅读中还会涉及《简·爱》等经典作品,体会主人公冲破阶级束缚追求爱,追求精神的独立平等。

杭州市钱江新城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缪文玲认为,通过这些作品,学生们可以从更多维度理解爱情的内涵,爱情更是人格成长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修行。

在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语文老师周佳燕看来,课本在编排中选入爱情主题篇目,与八年级学生的成长阶段密切相关,符合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她表示,爱情作为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也需要学生来关注和了解。九年级的名著阅读中,还会涉及《简·爱》这样的经典作品,帮助学生从更多维度理解爱情的内涵。这种编排也展现了语文课对学生情感成长的关注与引导。

与其回避爱情

不如主动引导

“学生对爱情充满好奇,也很有兴趣,这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周佳燕老师表示,虽然学生在表达对爱情的看法时会有些羞涩,不太愿意主动发言,但他们会非常专注地听,并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参与讨论。“通过课堂互动,学生们会从不同角度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对爱情有初步感悟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周老师会以这些文学经典为载体,让“爱情”这个话题自然而然地走进课堂。比如,在讲解《诗经》时,《关雎》和《蒹葭》展现了古人眼中爱情最初的模样;而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与冬妮娅的爱情则让学生看到,爱情还会受到现实的影响。

周老师还特别注重挖掘作品中的深层意味。比如,在讲解《关雎》时,她会引导学生思考“君子好逑”中的“君子”形象:“君子不是随便的人,而是彬彬有礼、有修养的人。对同学们来说,这是一种引导——古人追求爱情时注重品德,这种标准在今天同样具有借鉴意义。”通过这样的解读,学生们不仅理解了古人的爱情观,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在阅读名著《平凡的世界》时,周老师鼓励学生与家长沟通。这本书曾是许多家长的青春记忆。“有些家长主动来问我,如何回答孩子关于书中爱情情节的疑问。我会建议他们结合时代背景,帮助孩子理解那个年代的社会环境和人物选择。在这本书中,爱情不是主线,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对社会、人性等的探讨。”

在杭州市钱江新城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缪文玲看来,《关雎》不仅是一首古典诗词,也蕴含了生动的爱情教育。她希望学生们从诗中感受男子在追求爱情时的有礼有节。“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男子用有礼有节的、高雅的方式让心上人快乐,在这过程中也让自己成为一个更美好的人。“爱一个人其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不要因为爱而感到羞耻。通过爱一个人,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中国式温良含蓄的爱意表达也很值得关注。缪老师特别提醒要关注《诗经》的比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为何选择这一物象?“诗中用水鸟和鸣来比喻男女和谐恩爱。”她也希望借此引导同学们体会中国古诗词含蓄的表达,独特的美感。“古人在表达爱意时,往往不直接说‘我爱你’‘我想你’,而是通过美好的事物来传达情感。如‘青青子衿’中的衣领,不再只是普通的衣物,而承载了深深的思念。物与景都超越了其本身,成为情感的载体。”也便是余味无穷的中式审美。

周老师坦言,一开始学生可能会觉得讨论爱情话题有些尴尬,担心被误解,但随着课堂的深入,老师会从题材、情节、背景等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剖析作品背后的意义。“他们会逐渐发现,爱情背后可能涉及尊重、理解、责任等更深层次的内容。而理解的过程也是他们心智逐渐成熟的过程。”

此外,学校也会开展爱情观教育,比如通过辩论赛、演讲、小组讨论等形式,以“10后”学生喜欢的方式与他们对话。“现在的孩子生活在智能化时代,接触的信息非常多元。与其回避,不如主动引导。我们采取‘疏’的方式,开放地讨论这些问题。我希望他们未来在面对感情问题时,能够更加清醒、理性地看待其中的美好与力量。”周老师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