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市第三医院心理专家发现,部分初中生因家庭亲子关系问题出现抵触父母的现象。
2.14岁的小王因学业压力和自我怀疑,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和幻觉等症状,最终同意看心理医生。
3.专家建议家长改变对孩子的态度,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以缓解家庭亲子关系紧张。
4.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小王的情况得到改善,不再抵触父母。
5.席毛毛提醒,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带孩子就诊,避免亲子关系紧张。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极目新闻记者 王晨曦
通讯员 张素华 汪峥
初中生学习提不起兴趣,也抵触与父母相处,去武汉市第三医院心理门诊就诊,心理专家发现是家庭亲子关系出现了问题。3月1日,该院心理专家提醒,孩子进入青春期出现叛逆是较为常见的现象,需要家长和社会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和应对,如建立信任关系、调整沟通方式等,合理的心理咨询也能够及时化解亲子关系紧张。
14岁初中生抵触父母,原来是心理出了问题
小王(化姓)今年14岁,在武汉某初中读初一,上学期上完,学业竞争有些落后,老师和家长给了他压力,一度有些自我怀疑。“我要去看心理医生,我觉得我自己心里有问题了!”今年年初,小王的情绪低落,严重失眠,甚至出现幻觉。在咨询学校心理教师后,他鼓起勇气向父母提出要求。
听闻儿子要看心理医生,母亲刘女士无法接受。“我们一直认为,他只是性格内向。”小王自幼少言,与父母交流较少。特别是升入初中后,亲子间的互动更少。
刘女士和爱人是医务工作者,平日对孩子要求极为严格。在小王提出要看心理医生后,夫妻俩一度拒绝。但在小王的坚持下,两人最终同意了就医请求。
今年1月初,刘女士带着小王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心理门诊咨询,心理咨询师席毛毛感受到母子两人间的隔阂。母子同在诊室时,小王甚至拒绝开口讲话。“他几乎排斥与母亲的一切交流,哪怕是妈妈轻拉他的胳膊,也会有很激烈的身体反应。”
为此,席毛毛将刘女士请到诊室外候诊,自己单独与小王交流。席毛毛在交谈中发现,小王对于自己的学习目标、情绪状态有着比较清晰的认知。情绪压力的最大来源,可能来源于父母对小王的学业要求。
在小王看来,父母对成绩的关注,也远大于对自己的理解,“考试成绩不好,父母会批评,取得好成绩时,则会要求更好。”加之父母对年幼妹妹的态度更加温柔,让小王的内心里,愈发觉得自己不被爱,“他觉得家里没有人理解自己,自己是可有可无之人。”而刘女士也认为很委屈,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的生活起居,每一样都是自己在操心。
医生开出心理药方:缓解家庭亲子关系
席毛毛介绍,家庭是生态系统,家长先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态度,会自然而然地帮助孩子走出压抑的心理。为此,席毛毛分别向母子开出了不同“药方”。
对于小王,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目标,给予他积极肯定,并鼓励他尝试与父母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对于刘女士,席毛毛则在咨询时开导她,要更直接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对他的支持,给予孩子选择的空间,并引导父亲改善亲子关系。
如今,每天早上,刘女士都会给起床的儿子一个拥抱。每天小王出门后,刘女士也会在冰箱贴上字条,留下一些鼓励的话语,例如“最近发现你起床更快了,爸爸妈妈为你高兴和骄傲”等,而父亲,更是第一次亲口向儿子道歉,“以前对你太苛刻了,以后一定会更好地与你沟通,爸爸向你道歉。”经过一个月的心理疏导,小王不再抵触父母,家庭氛围随之好转。
席毛毛提醒,一味的说教式教育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家庭关系越发紧张。青春期学生面临身体发育和激素分泌的变化,学业压力增加,同伴关系复杂,家长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或不善于缓解孩子的情绪,都会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她建议,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入睡困难、情绪不稳定、不愿意上学时,可及时带孩子去正规临床心理门诊就诊,通过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及时调整状态。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