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个平台陆续宣布为骑手缴纳社保引发社会热议。骑手社保权益应如何保障?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新就业研究课题组发布《以骑手为代表的新就业群体研究报告:职业技能与跑单时长对收入的共同作用》(以下简称“报告”)建议,骑手社会权益保障方案,需要兼顾骑手职业的灵活性、流动性等特征,在保障从业者的现金、自由等需求的基础上,做个性化设计,不适合简单套用过去的“五险一金”。
需要兼顾骑手职业的灵活性、流动性等特征
报告指出,骑手工作年限呈现两极波动趋势,半年以下和2年及以上的骑手数量较多,这反映出骑手职业既有较高的流动性,又有部分长期从业者,体现了其流动性与稳定性并存。多数外卖骑手日均跑单时长在4—8小时之间,一线城市的骑手月收入大多在6000元以上。外卖骑手的劳动形态是城市经济生态、平台算法机制与个体理性选择共同作用的产物。中等强度劳动成为主流选择,验证了“工作—生活平衡”的现代劳动伦理,城市层级的梯度差异印证了“空间生产理论”的劳动重构效应,用工类型的制度设计导致了显著的就业形态差异。
报告认为,平台的骑手社会权益保障方案,需要兼顾骑手职业的灵活性、流动性等特征,在保障从业者的现金、自由等需求的基础上,做个性化设计,不适合简单套用过去的“五险一金”。
2月22日,人社部副部长李忠在第十一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上表示,目前一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由于劳动关系不明确、工作方式灵活、收入不稳定等原因,难以直接参加传统的以单位为依托的社会保险制度,“漏网”“脱网”“断网”问题比较突出,参不起、不愿参、不便捷并存,成为权益保障的重点,需要积极研究完善降低门槛,给予参保补贴等相关政策措施,尽可能地把他们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
利益相关方应共同探索和制定个性化社保缴纳方案
从国家层面来说,报告认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一直在稳步推进,在保障骑手劳动权益和兼顾平台发展效率方面做好平衡,确保灵活就业群体劳动关系认定、社保缴纳等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有关部门应充分指导平台,与平台、骑手等利益相关方共同探索和制定个性化、符合实际需求的社保缴纳方案,比如不同年龄层骑手的缴纳意愿存在差异,年轻骑手更看重工伤和医疗;不同户籍的骑手需求也有差异,农村户籍骑手公积金缴存意愿低等。
社保等劳动权益保障方案上,也应更灵活、个性化,满足不同骑手的需求,建立差异化的劳动保障体系。比如,一线城市重点规范短时就业者的权益保护,三线以下城市应强化中等时长劳动者的社会保障。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