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防沉迷始终是国内游戏行业头疼的社会性议题。但如今,随着“最严防沉迷新规”落地快四年,游戏业的确已经翻过防沉迷这座大山。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一年,75.1%的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控制在3小时以内,相比2021年提升37.2个百分点;其中,腾讯本土游戏业务中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占比仅为0.2%,创有记录以来年度新低。
国内游戏业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取得显著进展的同时,社会舆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和前些年不同,外界不再一味把防沉迷的责任完全归咎于游戏企业,也为未保工作向前迈步和拓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毕竟“未成年人保护”从来都是一个长期议题,想要继续推进防沉迷措施,单纯的技术管控无法兼顾所有,更需要精细化管理和建立长期价值体系。
近日,正值腾讯防沉迷八周年之际,腾讯游戏宣布升级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正式步入“防沉迷下半场”——从“事前-事中-事后”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进阶为探索“技术 + 服务 + 公益”新模式,全面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GameLook和多位媒体同行一起,采访了腾讯游戏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负责人郑磊,了解在防沉迷下半场,腾讯未保新模式将怎么样从技术、服务、公益三个维度,为青少年提供更长远的保护和引导。
我们和郑磊认真聊了聊,技术可以做到些什么,比如面对日益猖獗的反防沉迷系统等黑灰产业链时,或是游戏出海等新场景,未保工作将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而面对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从长远的设计来看如何汇聚更多元的支持力量,连接家庭、社会等实现协同共治,为未成年人提供更丰富的成长助力,让未成年人保护可以回归到引导未成年人本身,企业又可以拿出什么样的举措。
未保不止管控,更要助力数字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
作为业内最早自发启动未保系统开发的厂商,早在2017年,腾讯已经率先搭建未成年人防沉迷体系,通过不断迭代技术手段在事前、事中、事后尽可能地将未成年人“拦在游戏外”。
如今,随着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830新规等相关政策体系基本完善,企业普遍强化自觉保护意识、技术手段也有原则性进步,未成年人游戏时间整体减少等行业阶段成效明显。郑磊和团队意识到,防沉迷已经走入下半场,他们“必须走向下一步。”
根据郑磊介绍,其实从2021年开始,除了落地防沉迷新规,腾讯已经开始尝试一些超出主管部门要求、具备前瞻性的探索和实践。“我们更强调用先进的数字能力和手段,科学地帮助孩子们成长。”
客观来说,Z时代、或者年龄更小的α世代已经是纯粹的“网络原住民”,将他们的成长和网络、新兴科技完全剥离,是不现实的。
郑磊也认为,对网络时代成长的孩子来说,防沉迷问题不只是“应该玩多长时间手机”,而是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数字素养能力。“说得更大点,孩子们在数字时代如何利用手机、互联网帮助自己成长。”
“我们意识到,这件事情可能无法仅仅集中在监管本身,需要从更大的维度去思考这件事情,所以我们提出了在防沉迷下半场开启‘技术+服务+公益’新模式。”
当然,这并不代表着技术不再重要或不被需要,郑磊强调:“技术层面的监管还是我们一直抓的核心点”。即使是云游戏、或是刚刚复苏的端游,也都统一接入腾讯健康系统,严格执行防沉迷新规的同时覆盖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
不同的是,针对租号、代练等黑产及冒用老年人账号等行为,今后腾讯未保会更关注技术的精准性或是干预效果。“我们做了一些精确的升级和改造,持续让它的效果更好,也减少对用户的额外干扰,这是更加精细化的工作,也是过去事前、事中、事后管理这条线在未来的延伸。”
去年年底,央视曝光未成年人通过租号、买号、代练等方式绕过防沉迷系统的现象,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外界在批评出租账号商家和指责家长未尽到监督义务的同时,也要求游戏行业有所行动——同日益猖獗的灰色产业对抗,已经是未保工作的新变化。
郑磊透露,他们团队已经花费很大精力进行过多轮打击,比如针对性推出“炸弹锁”,以及融合AI深度学习与大数据分析,强化身份识别,实现多场景智能防控;同时联合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打击力度极大。
但他也强调,这其实是“长期互相博弈的过程”,但未保团队有信心“把它控制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准。”
除此之外,自 2019 年定下“国内一半,海外一半”目标后,腾讯游戏踩下全球化油门。这也意味着,对目标是国内海外收入1:1的腾讯来说,未保不止关乎国内,更要时刻在意海外市场。
郑磊提到,他们也针对海外市场做了防沉迷能力的技术储备和输出,但海外市场是由多地区和国家组成,“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游戏发展程度不一样,自我监管水平、认知水平也不一样,情况更复杂”,对于防沉迷或者青少年数据保护、隐私保护都有不同类型的需求。
技术之外,腾讯未保体系升级后新增的“服务”,则是腾讯针对家长管控难、亲子沟通难等痛点,搭建的家庭服务矩阵。郑磊强调:“服务工作会是我们的重点之一。”主要包括“游戏管理服务”、“家庭教育辅导”、“未保志愿服务”三大内容,旨在提升家长对青少年引导能力,推动实现家庭共治。
公益则是腾讯未保工作的另一个重点,郑磊表示,腾讯此前已经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如“智体双百”计划、“触梦”计划、“少年灯塔乡村行”支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等项目都会被放在公益维度。“我们希望通过一些产品和项目,能够让孩子们在科技、教育以及美育等方面获得很大帮助”。
郑磊提到,防沉迷下半场,如果只是从微观视角看,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确实变少。但同时,青少年也有了游戏之外的更多数字娱乐方式选择,“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解决。
“我们不觉得防沉迷就到此为止了,如果跳出来看,把帮助孩子在数字时代成长当作目标,又打开了一片广阔新天地。”
“我们想要从更根本的维度激活包括青少年、家长、学校和社会在内的所有相关角色,共同参与和关注。”在郑磊看来,未保升级对青少年而言,也能帮助他们找到一些更有意义的、在数字时代能够帮助自己提升的方向。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次把它调整成‘技术+服务+公益’模式,因为它能够帮助孩子们的事情会更多。”
未保升级背后,是更关注家长和青少年的需求
整场采访令GameLook印象深刻的是,郑磊反复强调:青少年沉迷网络背后原因是多样化的,并呼吁大家关心未成年人的心理需求。
据他透露,团队做调研时发现,多数孩子期待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对陪伴和理解的需求非常强烈。只是父母没能给予理解和陪伴,恰好游戏和手机非常容易满足他:“其实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东西,让孩子在无聊的时候特别容易拿到,只是这个时代碰巧是游戏。”
因此,腾讯未保升级后的服务环节,结合不同家庭防沉迷诉求,探索游戏沉迷爆发背后的原因。在此过程中,他们积累了非常多经验和专业能力,也获得包含亲子专家、心理老师等专业社会团队和机构的支持,帮助大量家庭解决防沉迷问题。
郑磊透露,他们曾帮助过一位做货运平台司机的单亲妈妈。她因为孩子想要从事电竞非常愤怒,希望帮助孩子戒掉游戏。但腾讯客服在与孩子沟通中发现,他想打电竞只是想帮助家里摆脱贫困。最终,母子二人在客服的建议下加强沟通,孩子也体会了妈妈的不易,开始主动照顾母亲。
另一名青少年则是因为父亲对新出生弟弟的过于关心,缺乏陪伴、加上学习压力变大,开始慢慢厌学、迷恋上了网络,成绩直线下滑,与父母也多次爆发激烈争吵。在腾讯客服未成年人保护营地安排老师多次教育辅导后,帮助调整父亲教育观念、辅导修复亲子关系,最终孩子成绩有了进步,和父母开始聊天,并成功考入重点大学。
当然,腾讯未保新模式不仅仅是通过及时、便捷的专业服务,帮助推进家庭沟通和防沉迷难题,也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娱乐选择、提高网络素养和科创可能性。
根据郑磊介绍,比如“智体双百”计划的未来教室·龙凤中学谭磊磊同学,家中因熏腊肉引发了火灾,其科技老师石敏带领同学设计了一个智能熏腊肉的系统,可以在手机端实时操控,把烤房内的温度、烟雾稳定在设定的安全范围内。
由于爷爷从小家暴、父亲欠债、母亲常年酗酒打麻将不着家,小辛(化名)患上了自闭症,仍然不被家人重视。虽然热爱篮球,但由于从小文化课基础薄弱,他一直认为自己高中毕业后只能打零工。参加成长守护和《NBA2KOL2》联合举办的线下篮球公益训练营后,他哭着说:“原来我还有机会靠打篮球上大学!我真的很想很想上大学!”
“我们从过去强调纯粹监管的时代,已经走到我们要能够到更深层次或更高的高度去解决青少年人的数字生存、数字发展的问题。”郑磊在采访中说道:“腾讯本身又是一家科技企业,我们过去积累的科技能力、在游戏研发领域的能力,希望能够向孩子们持续输出,让他们能够尝试更多真正有意思的场景。”
当然,郑磊提到的案例,仅仅只是这家游戏厂商持续改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的冰山一角。虽然“技术+服务+公益”新模式的见效可能不像技术管控那么快,但透过腾讯未保升级背后的一系列思考和动作,我们的确看到,游戏产业探索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长远发展的未来可能性。
而这,或许才是未成年人保护更深层次的价值所在。
····· End ·····
GameLook每日游戏产业报道
全球视野 / 深度有料
爆料 / 交流 / 合作:请加主编微信 igamelook
广告投放 : 请加 微信:Amyly588
····· 更多内容请访问 www.gamelook.com.cn ·····
Copyright © GameLook® since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