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高楼唢呐:传承四百年的民间艺术瑰宝

在皖西北的临泉县瓦店镇高楼村,唢呐声穿越时空,回荡在古老的村落中,诉说着一段跨越四百年的艺术传奇。自明末清初以来,高楼唢呐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当地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不可或缺的民俗艺术形式。如今,瓦店高楼唢呐这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新机遇。

历史悠久的唢呐艺术

高楼唢呐的起源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由南汝州艺人包德昌和北颖州艺人黄德广共同开创。两人分别以悲调和喜调闻名,素有“南包吹悲剧观众落泪,北黄吹喜调笑出眼泪”的美誉。经过十余代的传承,高楼唢呐逐渐形成了以黄家、张家、杨家为代表的三大唢呐世家。

黄家唢呐传承至今已有十一代,第七代传人黄立国(绰号黄蛤蟆)以其精湛的技艺闻名,代表作《百鸟朝凤》《收姜维》《花木兰》等曲目深受群众喜爱。张家唢呐同样历史悠久,至今已传承六代,第三代传人张国英、张国荣等人更是将唢呐技艺推向高峰。杨家唢呐则以曲剧演奏见长,第三代传人杨双华、杨亮华等人青出于蓝,为唢呐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状与挑战

目前,瓦店高楼村从事唢呐演绎的人员已达三百余人,其中以黄家第十代传人黄磊最为突出。他自幼师从中国音乐学院唢呐教授侯彦秋,多次在全国性比赛中荣获金奖,成为阜阳市文化带头人和安徽皖派唢呐艺术研究院副秘书长。然而,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唢呐艺术的观众群体逐渐减少,部分传统艺人迫于生计改行,唢呐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传承与发展的新举措

为保护和弘扬这一传统艺术,瓦店高楼村计划采取多项措施推动唢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首先,成立唢呐协会,规范行业行为,促进信息互通与诚信经营。其次,依托停办的幼儿园场地,成立唢呐艺术学校,培养专业化演奏人才,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学习。此外,政府将支持建设唢呐文化广场、博物馆等基础设施,打造具有唢呐特色的文化地标。

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瓦店高楼村计划通过唢呐艺术演绎反映社会热点的剧本,如高价彩礼、禁毒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正能量。同时,利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广唢呐艺术,讲述曲目背后的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美德,并探索通过直播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助力乡村振兴。

展望未来

瓦店高楼唢呐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情感与文化的纽带。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刻传达着人民的情感与文化传统。在政府、协会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必将焕发新的生机,继续在皖西北的土地上奏响时代的强音。让我们共同期待,瓦店高楼唢呐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杨倩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