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2月28日消息(记者 张琳琳)“家门口的幸福——‘健康聆听 无爱沟通’第26个全国爱耳日义诊活动,3月1日上午举行。”这几日,安徽省肥西县上派镇四十埠社区的小区微信群里都收到了周末义诊活动的信息。自去年5月份开展在职党员服务“项目包”活动以来,四十埠社区居民发现身边的志愿活动更多了,居住环境更整洁了,还有更多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在职党员认领“项目包”,定期开展义诊服务(央广网发 上派镇供图)
精准匹配居民需求,梳理服务“项目包”
“去年认领‘项目包’后,我们就根据重要时间节点排好了义诊计划,本周六的活动也是按照计划如期举行的。”2月26日,作为“家门口的幸福”项目牵头人,上派镇中心卫生院党总支委员、副院长马新中已经联系好了参与义诊的医生,设置好了义诊流程。
据四十埠社区党委书记、社居委主任张卫华介绍,四十埠社区常住人口有1.3万人,其中在职党员有491名。“有律师、医生、教师、理发师等,涵盖多个行业,以往社区开展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也能看到在职党员的身影,但活动比较单一,在职党员参与的积极性相对不高。”近年来,上派镇依托“灵西”线上管理小程序,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管理模式,试点在四十埠社区推行在职党员服务“项目包”,精准匹配供需,推深做实在职党员报到工作。
“根据镇党委安排,我们也想把工作做得更加贴合居民需求。”于是,四十埠社区经过走访,并多次与居民协商议事后,针对老年、特困等群体需求,梳理出七个项目包,分别为:“小区‘颜值度up’”“星光守护计划”“希望之光”“岁月留香、夕阳无忧”“法润芳华、情暖巾帼”“‘理’响出圈”“家门口的幸福”。
“所有‘项目包’都是根据居民需求和在职党员专职特长生成的。”张卫华详细介绍了“项目包”的运行方式与开展频次,“像是‘理’响出圈服务就是由住在社区里的党校老师认领的,他们定期开展接地气的微宣讲活动,以‘小切口’阐述‘大主题’,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花。”
在职党员报到,助推志愿服务蔚然成风
在肥西县城管局工作的邓祖琦是“小区‘颜值度up’”项目的牵头人,“我们项目有20多名在职党员参与,除了日常查看小区里的环境卫生外,我们还定期走访社区内四个小区、一个农贸市场,查看卫生死角、安全隐患。”邓祖琦说,活动开展近一年来,小区环境日益整洁,“我们在清理卫生死角的时候,不少居民加入进来。”该项目还包含定期开展“文明出行”活动,在职党员走上街头配合交警维护秩序,开展文明劝导等。
“家门口的幸福”项目除了义诊活动以外,还经常开展免费理发等便民活动,“有一些理发师不是党员,但是看到我们开展的活动,也积极加入进来。”令张卫华感动的是,党员的示范引领助推了志愿服务在社区里蔚然成风,“像是我们开展的‘星光守护计划’和‘希望之光’,主要是为了帮扶社区的困境儿童和困难大学生,去年8月份开展的时候,不光在职党员们捐资助学,辖区两家卤菜店的老板也都捐了善款。”今年,不少爱心居民、商户还提前跟社区打了招呼,“都说今年8月再次启动捐资助学时,要及时通知,他们还要继续参与。”
“新的一年我们将根据居民需求进行服务内容优化。”张卫华介绍道,比如关于义诊活动的,马新中在实际服务中发现,不少居民对急救知识不了解,“近期我们将增加急救培训和健康养生讲座,让居民了解到更多的健康知识。”另外,马新中与项目组成员还将继续扩大自己“朋友圈”,把相关医疗健康资源进一步下沉到社区,为居民提供更贴心的健康服务。
在职党员报到,服务居民“到家”。据上派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吴平介绍,目前上派镇已有4411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下一步,上派镇将继续借助在职党员住在小区、下沉社区的优势,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在全镇范围内拓展深化在职党员服务“项目包”,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的作用,为基层治理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