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胆碱能负担与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首项meta分析 | 研究速递

医脉通导读


本项研究是首项系统评估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抗胆碱能负担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共纳入40项研究、超过5,000名患者。


结果显示,无论使用何种手段量化抗胆碱能负担,这一指标均与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更差的认知功能显著相关,而通过减停相关药物减少抗胆碱能负担则与认知功能的改善显著相关。


例如,基于量表或药物剂量估算的抗胆碱能负担与总体认知功能、MATRICS全部六个神经认知功能领域及社会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减停抗胆碱能药物可显著改善言语学习、工作记忆及执行功能。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不要预防性或长期使用抗胆碱能药物。逐渐减停抗胆碱能药物可能是有益的。




认知损害逐渐被视为精神病性障碍的核心特征,约80%的患者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认知损害。抗精神病药通过作用于多巴胺能系统改善阳性症状,但无法显著改善认知症状;事实上,抗精神病药还有可能加剧患者已经存在的认知损害。


胆碱能神经传递在与认知处理相关的神经回路的调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健康对照还是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胆碱能拮抗剂的使用均与认知损害相关;相反,增强胆碱能信号传导已经是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认知损害的成熟治疗手段。


抗胆碱能药物在精神科使用广泛,如用于改善抗精神病药所致锥体外系反应(EPS)。此外,很多精神药物不同程度地存在抗胆碱能作用,如奥氮平、氯氮平、喹硫平等抗精神病药,以及某些抗抑郁药、抗癫痫药、抗组胺药等。精神科多重共病及多药联用的现象十分常见,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抗胆碱能负担。


既往有研究分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抗胆碱能负担与认知损害之间的关联;抗胆碱能负担的评估手段包括使用量表或药物剂量估算,或直接测定患者血清抗胆碱能活性。然而,此前尚无探讨这一课题的meta分析



研究简介


一项2月26日在线发表于Am J Psychiatry.(IF 15.1, Q1)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中,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者对MEDLINE、Embase 和 PsycINFO 2023年10月前收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旨在量化抗胆碱能负担与成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证据,并进一步探讨了以下课题——减少抗胆碱能药物是否会影响认知功能。


研究者从1,337 篇引文中纳入了 40 篇符合标准的研究,包括 25 项使用量表或药物剂量估算抗胆碱能负担的研究(4,620 名患者),6 项测定血清抗胆碱能活性的研究(382 名患者),以及 9 项对减药前后进行比较的研究(186 名患者)。基于Newcastle-Ottawa量表,这些研究的质量评级范围为 3 到 9 (平均6.7)。


共 5,188 名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被纳入,平均年龄38.6(SD=12.8)岁,男性64.5%;87.6%确诊精神分裂症,12.4%为首发精神病患者;平均氯丙嗪等效剂量为 506.5(SD=53.6)mg/天。


研究主要发现如下:


1. 基于量表或药物剂量估算的抗胆碱能负担与总体认知功能、MATRICS全部六个神经认知功能领域及社会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图片

图1 基于量表或药物剂量估算的抗胆碱能负担与各个认知领域功能的相关性


  • 总体认知功能:r=−0.37, Pcorr<0.001, I2=68.2%

  • 言语学习:r=−0.28, Pcorr<0.001, I2=59.5%

  • 视觉学习:r=−0.17, Pcorr=0.008, I2=75.3%

  • 工作记忆:r=−0.22, Pcorr<0.001, I2=66.6%

  • 处理速度:r=−0.24, Pcorr<0.001, I2=82.3%

  • 注意:r=−0.19, Pcorr<0.01, I2=54.6%

  • 执行功能:r=−0.17, Pcorr<0.001, I2=79.3%

  • 社会神经认知:r=−0.12, Pcorr=0.008, I2=25.4%


第一项敏感性分析中,研究者排除了仅基于患者使用的抗胆碱能药物(而非全部药物)剂量测算抗胆碱能负担的研究。结果显示,抗胆碱能负担仍与上述全部认知功能指标显著相关。


第二项敏感性分析中,研究者仅纳入了使用抗胆碱能认知负担量表评估抗胆碱能负担的研究。由于研究较少,研究者无法评估视觉学习、社会认知及总体认知功能,但抗胆碱能负担仍与其他全部认知功能指标显著相关。


第三项敏感性分析中,研究者仅纳入了首发精神病患者。由于研究较少,研究者仅评估了言语学习,发现抗胆碱能负担与言语学习功能显著相关。


此外,抗胆碱能负担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在首发精神病患者和已被确诊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中没有显著差异。


2. 基于血清抗胆碱能活性测定的抗胆碱能负担与全部三个可评估的认知功能领域,即言语学习(r=−0.26, Pcorr<0.001, I2=19.4%)、工作记忆(r=−0.19, Pcorr=0.03, I2=51%)和执行功能(r=−0.16, Pcorr=0.03, I2=11%)呈负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


图片

图2 基于血清抗胆碱能活性测定的抗胆碱能负担与认知领域功能的相关性


3. 减停抗胆碱能药物显著改善了言语学习(d=0.77, Pcorr=0.001, I2=41.3%)、工作记忆(d=0.94, Pcorr=0.001, I2=15.1%)、执行功能(d=0.44, Pcorr=0.04 , I2=2.3%),但未能改善处理速度(Pcorr>0.05)。


图片

图3 减停抗胆碱能药物与认知功能领域的相关性



结论


本项研究是首项系统评估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抗胆碱能负担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结果显示,无论使用何种手段量化抗胆碱能负担,这一指标均与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较差的认知功能显著相关,而通过减停相关药物减少抗胆碱能负担则与认知功能改善显著相关。


相比于具体认知功能领域,抗胆碱能负担与总体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更强。具体认知功能领域中,抗胆碱能负担与言语学习的相关性最强,与社会认知的相关性最弱。


此外,无论患者处于精神病性障碍的哪个阶段,抗胆碱能负担都可能导致认知损害。相比于遗传、神经发育、环境和神经退行性因素等,抗胆碱能负担所贡献的认知损害比例可能不高,但尤其值得关注——不同于遗传等不可变因素,抗胆碱能负担是高度可变的。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不要预防性或长期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尽管如此,此类药物在临床仍很常用。从临床角度看来,逐渐减停抗胆碱能药物可能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