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3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傅信平(左二)到鄱阳县调研。(图片来源:上饶政法网)
2025年是傅信平到江西工作的第三个年头。
两年前的1月份,他从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任上离开,转任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在他工作期间,贵州省于全国范围内率先使用大数据办理减刑案。
转岗之后,傅信平在江西作了很多探索。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江西全省法院有190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人民法院案例库。
一系列工作成果中,“终本清仓”、搭建线上“赣法通”平台是傅信平颇为看重的部分,在他看来,这两项工作虽是殊途,却都归于“民生”一点。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身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傅信平再度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
一年清理终本案件13.06万件
南方周末:案件胜诉后难执行是多年来各级法院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也是过去一年全国法院工作的重点。去年江西高院的工作报告中就提到,2024年要健全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机制,所以今年的报告中也增加了“部署开展党委领导下的‘终本清仓’试点工作”一项,这项工作该怎么理解?
傅信平:“终本”就是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简称,可以简单理解为对于那些确定没有可供执行财产的案件,法院会暂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并作结案处理。而“终本清仓”就是要解开“执行不能”困局,想方设法让“终本”案件执行到位,案结事了。
所以,2024年我们积极争取了江西省委政法委支持,在全省39个县(区、市)部署党委领导下的“终本清仓”试点工作,这项工作还多次受到江西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罗小云的批示肯定。
南方周末:在“终本”案件本就难以解决的情况下,试点工作要怎么进行突破呢?
傅信平:我们在试点地区专项部署辖区终本清仓,是通过构建起一套“县(市、区)委书记抓总、乡镇书记领办、村社书记具体办”的工作机制,让解决执行难工作从原来的“法院主抓”向“党政齐抓”转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再详细说,就是依靠辖区政法单位、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市场监管、金融机构等职能部门,发挥联动作用一起合力攻坚,解决查人找物、失信惩戒、打击拒执等工作难题。
通过机制的联动,“终本清仓”成为了推进社会治理、筑牢平安基石的重要抓手,融入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村社干部、乡贤、基层网格员等群体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协助我们法院查人找物、督促履行,实现社会治理和解决执行难“双赢”。
根据我们的统计,2024年江西全省的法院一共清理了终本案件13.06万件,其中实质化解的疑难复杂终本案件有9402件,全部出清标的金额达到320.88亿元。
南方周末:可以理解“终本清仓”是发动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其中,那对法院来说,有哪些内部的工作和举措是与之有关的呢?
傅信平:像今年年初,1月中旬,我们江西高院就发布了“赣鄱利剑·根治欠薪”行动执行典型案例,介绍了9起涉及农民工欠薪等相关的案件,这也是江西高院从2023年就部署开展的“赣鄱利剑”系列专项执行行动之一。系列专项执行行动中除了“根治欠薪”,还有“金融清欠”“终本出清”等等。
对于金融案件,我们是通过“有效核销一批”方式来完成的,具体说就是对于那些在银行有不良债务,但是本人又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涉案债务人,法院会向金融机构出具《预执废证明》,这样金融机构就可以凭借该证明核销不良债务。刚刚过去的2024年,我们江西法院执结的涉金融案件有4.67万件,执行到位了254.85亿元,这当中核销出清的涉金融债权案件就有5365件,出清标的金额为16.53亿元。
当然,对于那些标的额小、涉民生的终本案件,因为是涉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我们也很重视,通过“专项清理一批”的方式一共出清了5万元以下小标的终本案件17978件,执行到位金额5.43亿元。
“诉事速办”
南方周末:其实执行难是一个老问题,自从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以来,十年间全国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尚未取得压倒性胜利,原因也在于执行上的难题涉及诸多方面,需要综合治理,在这方面,江西法院有什么新的综合联动做法可供参考吗?
傅信平:确实执行难问题是复杂的,有的属于“有财产不宜处置”的,还有的是恶意逃避规避执行的。对于前一种,我们希望能充分发挥交叉执行的“鲶鱼效应”,通过“交叉执行一批”方式,让执行案件在法院内部或者不同法院之间流动起来,激发执行效能,确保财产处置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精准高效地推进下去。
而对于当事人恶意逃避规避的,还是要依法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完善了与公安、检察机关打击拒执联动的机制,将公诉与自诉一体推进,进一步加大打击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以及其他妨碍执行的犯罪行为力度。
此外,对于涉及企业的执行案件,我们还组成了“执转破”案件专班,让执行程序和破产程序实现有效衔接和高效联动,既让终本案件“出清”,也保障市场主体“重生”。在这一系列举措下,我们统计过,过去一年全省法院通过交叉执行的方式出清了终本案件2795件,执行到位金额42亿余元,通过“执破融合”方式出清了终本案件2947件,出清标的金额47.46亿元,公诉拒执立案、自诉拒执立案的立案数量也同比分别增长了16.86%、34.78%。对我们来说,破解执行难题,归根结底还是希望能增强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南方周末:除了执行难颇受诟病,法官无故不接电话也是近年来社会反映强烈的顽固问题,江西法院有关注到这一问题吗?
傅信平:确实企业群众对“电话打不通、法官找不到”难题的反映比较集中。2024年4月,江西省委书记尹弘在南昌中院调研时就提出要深入推进司法公开,让群众和企业在每个审理的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所以在这次调研后,江西高院党组研究决定,要在推广借鉴南昌法院“诉事速办”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升,统筹搭建全省法院的“赣法通”平台,2024年10月这个平台已经上线运行了。
南方周末:这个平台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傅信平:“赣法通”的形式是个微信小程序,里面提供电话直连、留言法官、事项办理等一系列功能,登陆后只要点击直连法官功能,系统就会通过平台呼叫法官的号码,实现诉讼参与人与办案团队直连直通。除了打电话,当事人也可以在平台上通过网络聊天即时通信的方式,以文字、语音、图片、文件等形式与法官进行留言交流,或者建一个以案件为中心的诉讼沟通群,关联案件信息,满足调解、问询、庭前沟通、文书送达、异步质证等需求。而且,在双方沟通的过程中,我们的这个平台还会智能识别当事人发出的高频事项请求,并基于这些请求由AI助理自动推送相关的办理界面,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
在我们自己看来,“赣法通”这个平台不仅是架起了法院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让司法服务更贴近民生需求,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也是一种数字化办案模式的探索,进一步提高了法官团队办案的质效。
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287份
南方周末:说到对民生需求的关心,最直接的体现还是在涉民生案件上,可以介绍一下过去一年江西法院相关案件的办理情况吗?
傅信平:2024年,江西法院一共审结了涉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案件45314件,审结婚姻家事案件53831件,在这一系列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我们很注重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合法权益的保障。所以基于此,秉持着对家暴零容忍的态度,过去一年我们认真落实了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贯彻实施的决议》,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287份;严惩虐待、遗弃老年人犯罪,持续打击利用养生、理财等名目诈骗老年人的违法犯罪;加强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审结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0356件。
除了这些,对于近年来受关注的物业纠纷案件中出现的,物业公司单方涨价、占用小区公共收益,业委会随意选聘、解聘物业公司等行为,我们运用巡回审判、示范裁判等机制定分止争,并在司法案件中作出了否定性评价,审结了物业纠纷案件18145件,希望能够引导群众增强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共同营造和谐、舒适的人居环境。
从法院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希望民生权益受到保障,公平正义得到维护,也希望能够解民忧、暖民心。
南方周末:对2025年的工作,目前江西高院有什么打算可以分享吗?
傅信平:还是在终本清仓工作上,现在我们已经建立和完善了“严把进口、规范管理、畅通出口、有序退出”的终本案件管理机制,通过强化终本案件动态管理,现在只要查控系统中发现终本案件有新的财产,我们可以做到立即恢复执行。
2025年,我们计划全面推行党委领导下“终本清仓”工作,以终本清仓工作这个“小切口”,推动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在辖区形成“抓执行就是强治理,抓执行就是促发展”的共识。同时,持续深化执行联动协作机制,加大查人找物和信用惩戒力度,做实“执前和解”“执前督促履行”等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执前;加强执行监督管理,强化执行工作保障,推行“执行110”“法庭参与执行”“执行悬赏”等执行便民利民机制,全力提升执行工作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