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晨辉 通讯员 周玲玲
2月28日。姜瑞夫妇与为她治疗的专家团队合影(右三为援疆医生郑骏楠)。
“多谢援疆医生的精心救治,让我重获新生。”2月28日上午,新疆阿克苏市民姜瑞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握着院长、浙江援疆医生马涛的手,不停地道谢。谁能想到,这位疾步如飞的中年女子,在1个多月前,还深陷在疾病的泥沼中,生命岌岌可危。
1月10日,一阵突如其来的剧痛打破了姜瑞平静的生活。进食油腻食物后,她的右上腹开始疼痛,且胀痛愈发剧烈,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在丈夫陪伴下,姜瑞紧急前往第一师医院急诊科。上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胆囊内布满了多发小结石,最大直径约5毫米,胆囊炎的症状也十分明显。随后,她被迅速收治到普外科一病区,本以为只是一场普通的胆囊疾病,只要通过微创胆囊切除即可治愈,却没想到这只是噩梦的开端。
在术前常规心超检查中,超声科郭倩副主任医师细心地发现,姜瑞的右心里面有一个囊实性的肿物,前来会诊的胸腔外科医生郭朋飞立即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胸腔外科副主任、来自浙大一院的援疆医生郑骏楠。“下腔静脉来源的心脏肿瘤”,首先映入了郑骏楠的脑海。
2月28日,援疆医生郑骏楠在为姜瑞进行复查。
随着检查的深入,一个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浮出水面:姜瑞的盆腔血管内长满了肿瘤,并且这些肿瘤如同疯狂生长的野草,沿着血管肆意蔓延,从盆腔开始,一路沿着人体内最大的静脉主干下腔静脉上行,伸进了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乃至肺动脉,随时有引起肺动脉栓塞乃至猝死的风险。她的病情诊断书仿佛一份沉重的“判决书”——心脏肿瘤、下腔静脉肿瘤、盆腔静脉内血管平滑肌瘤病、子宫平滑肌瘤、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再加上脑萎缩、双侧颈动脉增厚伴斑块形成等基础疾病,以及长达20年的高血压病史,如此复杂的病情,让每一位参与检查的医生都皱起了眉头。
就在姜瑞一家深感绝望之时,来自浙大一院的援疆医生、第一师医院院长马涛挺身而出,组织了医务科、胸腔外科、妇科、普外科等专家,开展了一场深入的多学科诊疗讨论,并最终确定了一套高难度的胸腹联合手术方案:“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脏切开取栓+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腔静脉取栓术+血管形成术+胆囊切除术”。
此类手术在全球范围内仅有300例左右,要成功完成绝非易事。1月14日9时30分,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凝重。妇科副主任刘艳玲和吴建容医生率先登场,经过整整2个小时的紧张奋战,“经腹全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顺利完成。手术接力棒迅速传递到了下一组专家手中。马涛、郑骏楠等医生迅速就位,同步开展 “常温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右心内肿瘤切除术”“腔静脉取栓术+血管形成术+胆囊切除术”。在长达3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专家们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顽强的毅力,成功战胜了这一医学难题。
1月13日,抢救患者姜瑞的手术正在紧张进行。
术后,姜瑞被第一时间转入急诊监护病房,根据她的恢复情况,于1月20日顺利转入心血管监护病房,并同步开启了康复训练治疗。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姜瑞的身体逐渐恢复,生命的奇迹正在这里上演。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更是一次医学的突破。“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即便是在全国最顶尖的综合性医院,也极少能遇到这样的病情。如果手术,要将胸腔、腹腔、下腔静脉全部打开切除肿瘤,患者在围术期随时可能出现肿瘤脱落引起肺栓塞乃至猝死的风险,而这场手术就像拆炸弹一样,如何在保证出血可控、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把肿瘤切除干净,对整个手术团队在技术、默契和配合上都是极大的考验”马涛告诉记者。
据悉,第一师医院此次成功实施的手术,也创造了全疆首例的纪录。这一重大突破,不仅让姜瑞重获新生,为她和家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更在新疆医疗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手术前,马涛(右五)组织各科医生进行了多学科诊疗讨论。照片均由 第一师医院 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