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12年就造一座“城”?4亿人下恒河,印度为了过节有多拼?

2025年2月,印度的普拉亚格拉杰迎来了摩诃大壶节。

这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宗教庆典之一,每12年轮回一次,吸引了超过4亿信徒的参与。

在这个盛大的宗教仪式中,恒河被认为是神圣的圣水,朝圣者纷纷前往沐浴,寄托他们的信仰和净化愿望。

图片

然而,在这场祈福的盛宴背后,恒河的水质污染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尤其是随着信徒数量的激增,污染问题愈加严重。

此外,2025年1月29日的大规模踩踏事件,造成了至少30人死亡,90人受伤,凸显了印度在大规模人群管理上的巨大挑战。

大壶节的宗教与文化意义

摩诃大壶节是印度最具影响力的宗教活动之一。

每12年,印度的四大圣城——哈里德瓦尔、纳什克、乌贾因和普拉亚格拉杰轮流举行这一盛大庆典。

图片

信徒们前往圣河恒河沐浴,以此来净化身体与灵魂,洗净一切罪孽。

摩诃大壶节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每144年才举行一次,以纪念木星、太阳和月亮的天文对齐。

这一节庆活动不仅是印度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也对全球亿万信徒的精神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印度教徒来说,大壶节不仅是一个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社区的凝聚力。

数百万信徒在这个时刻汇聚在一起,祈求平安、财富与繁荣。

在这场精神盛宴中,恒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人与神之间的纽带。

图片

但除了宗教的意义外,摩诃大壶节所带来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同样值得关注。

尤其是政府在每次节庆期间临时搭建的“超级城市”更是大壶节的一大亮点。

为了容纳数以亿计的朝圣者,印度政府每隔12年就会建造一座“超级城市”,这座城市的规模堪比一个小型国家。

2025年,普拉亚格拉杰的这片新改造的土地,为接待超过4亿的参与者,面积相当于7500个足球场大小。

图片

正如与哈佛大学合作研究的拉胡尔·梅赫罗特拉(Rahul Mehrotra)所说:“这座城市并非短暂的搭建,它是一个经过正式规划的国家工程,是其绝对独特的地方。”

每次大壶节,印度政府都会依照宗教和文化需求,迅速搭建一个临时城市,其建筑与基础设施会在节庆开始前两个月内完成建设,面对的挑战不仅是工期紧张,更是确保所有朝圣者都能在这里获得安全与便利。

这座临时城市有着极其精细的布局,甚至从太空中也能清晰地看到其网格状结构。

图片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数英里长的道路和桥梁被修建起来,宽阔的道路确保了上百万人在节庆期间的顺畅流动和安全。

虽然这是一个临时的城市,但它不仅仅是一个帐篷营地那么简单。

根据不同朝圣者的经济能力,城市的住宿设施分为多个等级,从最简陋的共享帐篷,到配备空调、独立卫生间以及私人厨师的豪华帐篷应有尽有。

贫困的朝圣者住在由国家建造的共享帐篷中,提供睡垫、公共浴室和用餐区,而富有的朝圣者则享受私人空间、顶级设施和周到的服务。

图片

这些多样化的住宿安排体现了印度对其信徒信仰的尊重,同时也在经济层面上创造了巨大机遇。

对许多人而言,恒河的水不仅是净化的象征,更代表着神圣和灵性,能帮助他们脱离世俗的纷扰,获得灵魂的升华。

然而,随着大壶节的规模不断膨胀,问题也随之而来。

如今的节庆活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信徒,活动的庞大规模,远远超过了古代的原始设想。

恒河的污染问题和人群密集导致的踩踏事件,体现了政府在应对数以亿计朝圣者的管理上的不足。

图片

如何在如此规模的节庆活动中,平衡信仰的展示与现代社会对环境保护和人群安全的要求,已经成为印度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

恒河的水质与污染问题

恒河一直以来都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河。

然而,这条流经印度长达2525公里的河流,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尤其是在大壶节期间,数百万朝圣者的集体沐浴使得污染问题愈加严重。

尽管政府与环保组织每年都在努力清理和改善,但问题的根本性解决仍然遥不可及。

图片

根据印度政府及环保组织的多项研究数据,恒河的污染问题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

首先,恒河流域大约有12亿人生活在其中,这些人向河流中排放工业废水、城市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和农药等有害物质。

印度环境保护局(CPCB)对恒河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恒河的水质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

图片

根据2019年的数据,恒河的BOD(生化需氧量)达到了4.55毫克/升,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水质良好的标准BOD应低于3毫克/升,这意味着恒河的水质已经处于污染的高风险区。

具体来说,河水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和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印度环保局的数据显示,恒河中某些地段的细菌数量超出了安全标准的300倍以上,这对朝圣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此外,由于节庆期间参与者的紧密聚集,恒河水中的油脂、香烟、化妆品以及香火灰烬等物质,也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

图片

尤其是在一些没有完全建设好的清洁设施的区域,污水直接流入河流中,加剧了污染的速度。

尽管恒河的污染问题长期存在,但有学者和印度政府曾提出恒河具有自我净化的能力。

但这一观点受到争议。

据印度环境科学家安巴尔·穆尔迪(Ambar Muralidharan)分析,“恒河的自然净化机制可能在过去的历史中有效,但如今,随着污染源的剧增,这种自净能力已经大大减弱。”

图片

他指出,污染物中所包含的重金属、农药残留以及来自城市生活垃圾的化学物质,严重影响了恒河的水质,使得其自我净化能力几乎难以发挥作用。

面对恒河的严重污染问题,印度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成效并不显著。

自2009年“恒河行动计划”(Ganga Action Plan)启动以来,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改善恒河的水质,并修建了多个污水处理设施。

图片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长期规划,这些措施并未完全解决污染问题,反而在一些地方因资金不足和管理不善,导致污水处理设施的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大壶节等大型活动期间的需求。

大壶节期间的踩踏事件

2025年1月29日,摩诃大壶节期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踩踏事件,造成至少30人死亡,90人受伤。

悲剧发生在人群从河边撤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人群管理和安全设施,发生了严重的推搡和踩踏。

图片

尽管印度政府部署了大量警力和志愿者,但在人群密集的情况下,安全措施仍然存在诸多漏洞。

此次踩踏事件引发了对印度在大型宗教活动中人群管理能力的质疑。

毕竟这也不是印度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故。

2024年10月6日印度空军在金奈海滩举行航展,结果发生踩踏事故造成4人死亡,96人受伤住院。

2024年7月2日,印度北方邦哈特勒斯地区的宗教活动上发生踩踏事件,导致130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

图片

而在2013年,普拉亚格拉杰市的大壶节庆祝活动就曾发生踩踏事件,大约40人死亡。

壶节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宗教集会之一,每年吸引数百万信徒的参与。

在这样的庞大场面下,人群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印度的基础设施和应急响应系统并未能完全应对如此大规模的宗教活动。

大壶节和恒河水质问题不仅是印度的挑战,也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问题。

图片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环境问题的加剧,大规模宗教活动和节庆活动的组织管理已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如何在尊重信仰的同时,合理处理环境污染、基础设施建设和人群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全球性课题。

结语

印度的摩诃大壶节在彰显宗教与文化深度的同时,也暴露了大规模宗教活动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管理难题。

图片

恒河水质的污染和踩踏事件的发生,提醒我们,如何在全球化与信仰传统之间找到平衡,已成为社会进步不可回避的问题。

随着未来大壶节规模的不断扩大,印度政府亟需改进基础设施、加强环保意识并完善安全管理,才能确保这一神圣仪式能够在更加安全和清洁的环境中进行。

参考文献

都市时报《印度大壶节发生踩踏事件,造成多人伤亡》

新华网《印度大壶节:地球上最大的文化聚会》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