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丨中国牵头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背后藏着什么财经密码?

近日,一条重磅消息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由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这项标准的诞生意义非凡,它是依据老年人生理和行为特点精心打造的,为全球各类养老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制造、测试以及认证等环节都提供了关键基准,犹如一盏明灯,将引领全球养老机器人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大步迈进。
大家都知道,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并非最早涉足研究和生产的国家。那为啥偏偏是中国牵头制定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呢?这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国内创新企业在这片领域的迅猛崛起。
先来说说政策方面,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全力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大力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出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机器人+”应用范例。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为养老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再看看国内的创新企业,它们在政策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就拿深圳某公司推出的小勇机器人,借助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小勇能实时、精准地监测老人的睡眠状况,从入睡时间、睡眠时长到睡眠中的呼吸频率等关键数据都能详细记录。到了用药时间,它会准时发出温和的提醒,要是不幸遇到老人跌倒等紧急情况,更是反应迅速,自动报警功能会第一时间启动。
图片
上图:某公司推出的小勇机器人
而某公司的养老机器人“小五”则是四腿轮足复合设计,结合轮式和足式机器人优势,复杂地形也能稳定行走。能推轮椅送老人参加活动,还能灵活避障,保障出行安全。双臂能承重50公斤,帮老人搬重物。
图片
上图:某公司机器人产品
目前,养老机器人已经开始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成都某养老院使用CloudGinger机器人,日常的查房服务、晚间的远程监护等都能给老人家体面的晚年生活。
此外,还有多家养老院使用室内外一体配送机器人承担起物资配送任务。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都能24小时高效运行,可以满足日常大型物资配送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养老院运营效率,减轻人工负担。
财经角度来看,中国牵头制定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一方面意味着国内养老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实力和市场规模上都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得到了全球的认可。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内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能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和技术资源流入,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机器人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掌握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就相当于在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中抢占了先机,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