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修改三大条令,外媒翻遍全文后,感受到了非同寻常的信号

解放军刚刚对外发布了新修订的三大共同条令(队列、内务、纪律),对军队正规化建设作出全面规范。

外媒翻遍全文之后,马上便得出了一个结论——与之前实施的日常条令相比,新条令明显更加聚焦备战打仗,其中“战时”两个字,更是在条例中出现了高达49次。

图片【解放军刚刚对外发布了新修订的三大共同条令】

据悉,新的三大共同条令将于今年4月生效,其中《内务条令》共13章311条,《纪律条令》共8章193条,《队列条令》共8章100条。

这600多条条令内容,就是未来所有解放军官兵都必须遵守的准则,是解放军日常战备、训练、工作、生活的法令基础。解放军官兵日常的几乎所有活动,都会与这三大条令产生交集。

在新的《内务条令》条令之中,解放军从总则开始就在强调“备战打仗”这四个字。

在其中有关军人职责的部分,更是将努力提高打赢本领作为对全军所有指战员的基础要求,只是义务兵、士官以及军官的一些具体要求并不相同,士官与军官不仅要像义务兵一样掌握作战技能,还要承担与其身份对应的更重要职责。

图片【外界普遍发现,解放军此番条令革新集中在备战打仗四个字上】

相比之下,2018年发布的那份试行条例之中,只是提到了“掌握作战技能”这一点。

新的《内务条令》不仅保留了之前条例就有的,入伍时的军人誓词,还罕见明确了退伍誓词。而退伍誓词结束时所说的正是“若有战,召必回”这六个字。

《内务条令》还专门新增了有关军号使用的一章。解放军此前恢复司号制度,本身就带有提振军心、传承红色基因的意思,此次的条令更是明确要求了各部队落实司号制度,营造备战打仗的浓厚氛围。

除了在《内务条令》之中,不断明确“备战打仗”思想,要求各级指战员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强化日常的军事训练、战备等一系列工作,解放军在新的《纪律条令》之中有类似的针对性修改。

图片【解放军在《内务条令》之中,不断明确“备战打仗”思想】

简而言之,解放军《纪律条令》的改动主要是在奖惩制度上,在过去很长时间里,解放军的功勋荣誉表彰,由低到高是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以及荣誉称号,这些表彰是不分战时还是非战时的。

而按照新的条例规定,解放军会根据战时、平时、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三种情况进行功绩评定,三种不同情况会有不同的荣誉称号。

在荣誉称号往下,战时的功绩奖励取消了嘉奖,改为了四等功到一等功,平时与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时的奖励不变仍旧是嘉奖、三等功到一等功。

除此之外,解放军还明确了三种不同情况下配套的勋章、纪念章等奖励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评定标准。

图片【解放军的奖惩制度也有所变化】

与之相对应的,在《纪律条令》的处分部分,解放军也更加明确了战时、执行有作战背景的重大军事行动任务时以及日常战备中的一些处分内容。

举例来说,降低战备质量标准或训练质量标准的,就有可能视情节严重程度,被处以从警告到降级、降衔(职)的处分。新条令甚至点明了“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消极保安全”会遭遇处分。

也正是奖惩制度的变动,使得新《纪律条令》中提到“战时”二字的次数达到了49次,2018年的条令则只提到了5次“战时”二字。

这次的条令改革,无疑是解放军军改的最新一步,相比类似武器装备换装、作战模式调整这类明显改善战斗力的举动,这种条令层面的改革,更多的是从解放军的日常点滴入手,将强化“备战打仗”一事,融入所有单位的日常工作、训练、生活之中,以一种渐进的方式推进解放军的战斗力提升。

图片【解放军正将强化“备战打仗”一事,融入所有单位的日常工作、训练、生活之中】

可能在短时间内,这一改变的直接效果并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这次条令改革能够成为夯实解放军强军之路的关键调整,是军改进入深水期后的必然一步。

而解放军现在积极备战,提升打仗能力的根本原因,是国际地缘局势的不断恶化,导致中国需要未雨绸缪,提前为日后台海、南海等方向可能的变局,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保证自身的领土主权与国家安全。

综合来看,此次解放军三大共同条令的重新修订,不仅是一次对军队管理体系的系统化完善,也折射出解放军直面复杂安全挑战的紧迫意识。解放军正在通过细化职责规范、优化奖惩机制、强化战备标准等具体措施,以制度化手段推动各部队战斗力生成的常态化与长效化。

这些条令内容的改变看似简单,实则是从制度根基上筑牢了解放军的强军之魂,为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与考验提供坚实保障。而在国际局势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之下,解放军的自我革新,必将为未来中国持续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注入更深层的战略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