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中游 启新程 | 实干为先,高质量是奋斗出来的

图片


进中游 启新程


2024年,内蒙古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20位,成功迈入全国中游行列。这一成就的取得,是自治区牢记总书记嘱托、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抓好“六个工程”的生动实践。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站在新起点上,内蒙古将继续以实干精神为引领,稳扎稳打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更高目标蓄势赋能。


内蒙古台今天起推出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进中游 启新程》。第一篇:实干为先,高质量是奋斗出来的。


在内蒙古能源集团杭锦旗防沙治沙110万千瓦风电光伏一体化一期项目施工现场,260多台推土机轰鸣作业。这片曾因风沙肆虐而贫瘠的土地,如今成为新能源开发的“试验田”。项目计划2025年9月并网发电,年发电量25亿度,节约标准煤74万吨。


鄂尔多斯市库布齐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部副部长 王瑞峰:

现在我们进行的是场地平整工程,该项目占地约2万亩,预计将于2月底完工。


2024年,内蒙古交出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在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中,治理沙化土地238万亩,配套新能源装机2727万千瓦,治沙、造林、种草任务超额完成。新能源装机总量突破1.35亿千瓦,居全国首位。2025年,内蒙古将乘势而上,力争新能源总装机超1.7亿千瓦。这场“绿色革命”的背后,是内蒙古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实干智慧。


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市长 于海宇: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要提速提效。做到“开春即开工”,加快打造全国最大规模的光伏治沙示范基地。


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安德稀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科研团队成功研制的“稀土红外辐射节能涂层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这一成果得益于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的强力支撑。2024年,内蒙古围绕稀土、特色乳业等战略重点和优势领域布局36项重点任务,带动稀土产业产值冲刺千亿元大关。 


包头市科技局局长 杨军:

目前已与中国科学院、哈工大、中国钢研等28家大院大所合作。2025年,抓好新项目筛选布局,将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025年,内蒙古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聚焦“首”字号、“最”字号成果突破,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实验室的“一粒种子”到产业的“一片森林”,科技创新的“突围”之路,正是内蒙古以实干破解发展瓶颈的缩影。


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 郝喜红:


以实施科技“突围”工程为牵引,聚焦破解创新堵点卡点,全面落实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举措,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5年,内蒙古将实施“重大项目攻坚行动”,力争基础设施投资超3000亿元,工业投资增速10%以上。包银高铁、盛乐国际机场等“硬联通”项目加速推进,中石化煤制烯烃等百亿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为经济总量进位提供强劲动能。2025年,内蒙古将围绕“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聚焦储能、新材料等产业链延补强。重大项目的“加速度”,正是内蒙古以实干抢抓机遇、夯实高质量发展底气的真实写照。  


包头市发改委主任 石钟琴:

预计2025年总并网规模达到1300万千瓦,在自治区率先形成上游原材料、中游电池及系统集成、下游应用建设完备储能产业链条。

实干为先

内蒙古的“进中游”之路,每一步都镌刻着实干的印记。唯有将政策蓝图转化为行动路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行稳致远。


面向未来,内蒙古正以更坚定的步伐,在实干中续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内蒙古新篇章。

记者:王    乐

编辑:冯佳妮

策划:刘    璐

审核:常俊青

监制:和    岩
总监制:贾    杰、山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