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四川省总体情况如何?下一步将有哪些部署安排?2月28日,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钟志荣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
过渡期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四川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建立健全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强化精准帮扶政策措施,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脱贫群众持续增收、脱贫地区加快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是监测帮扶机制全面构建,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网格管理机制;二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0%以上;三是脱贫地区发展更加有力,每个脱贫县加快形成2—3个重点帮扶主导产业,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升,去年超过240万人。
今年是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健全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预警、基层干部日常走访核实机制,充实完善帮扶政策“工具箱”,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动态清零新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二是促进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今年,将以县为单位逐村摸排脱贫攻坚以来实施的帮扶产业和项目,按照“巩固、升级、盘活、调整”原则,分类推进提质增效。加强扶贫和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
三是促进重点区域加快发展。深入落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政策,加快推动支持欠发达县域发展的产业重点项目和支持事项落地见效,推进易地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补短提升。进一步充分用好东西部协作、省内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等机制,不断增强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今年,四川省还将在开展总体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过渡期后的帮扶政策,推动建立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确保长久永久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