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城墙和外城壕北段
琉璃河遗址新发现外城墙和外城壕,证实城址为内城外城双重结构,城址规模达百万平方米,突破了对西周燕都城市复杂性的传统认知。内城新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和水井,或为探索城市分区提供线索。新发掘的墓葬包括贵族和平民墓,平民墓地首次在城北方向发现,部分葬式和随葬品显示商文化影响。
△作册奂器组合及“太保墉燕”铭文
本次测年工作得出出土“太保墉燕”铭文铜器的墓葬M1902形成年代为1045-1010BC,为北京3070年的建城史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高分辨率古DNA亲缘关系鉴定技术研究,城北墓地通过人类全基因组高分辨率亲缘关系鉴定,建立起一组四代家族树,并发现存在近亲结婚现象。
大型夯土井HJ3附属设施和祭祀坑
内城新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面积超过2300平方米,其与大型夯土井的组合,为其他遗址所未见。在充分梳理以往发掘资料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勘探,确认了燕侯家族墓地,可为文献中缺失的燕侯世系填补空白。城北平民墓地为首次在内城北方向发现的西周墓地,大大补充了西周中期的考古学材料。
在场专家学者就“琉璃河遗址考古新成果评议”“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与展示”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并就琉璃河遗址“有力见证分封制下国家统治、边疆治理”“为研究西周封国都城城内构成要素提供关键材料”“为探索西周时期城市单元提供新的视角”“为填补燕侯世系空白提供重要考古依据”“首次在商周考古领域中重建古代家族树”等5大考古与研究价值达成共识。
2025年恰逢琉璃河遗址发现80周年,未来,北京市文物局、房山区将进一步开展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力争将琉璃河遗址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文化遗产。
(总台记者 罗子瑛 胡亚利)
北京市集中发布最新考古研究成果 琉璃河遗址DNA研究成果首次公布
琉璃河将建遗址公园 讲述北京3000余年建城史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