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各地市GDP排名:合肥一枝独秀,亳州反超宿州,铜陵增速最高

AI划重点 · 全文约1153字,阅读需4分钟

1.2024年安徽省GDP为50625亿元,增速为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

2.合肥GDP总量为13508亿元,占安徽全省GDP的26%,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3.亳州GDP总量反超宿州,排名前进一位,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

4.安徽各地市GDP名义增速相差较大,实际增速相差较小,平均值为5.8%。

5.在安徽各地市人均GDP排名中,合肥排名首位,阜阳排名末位,合肥人均GDP是阜阳的三倍。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安徽省辖16个地级市,总面积为14万平方公里,排名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第22位;2023年末常住人口数量为6121万人,排名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第9位,文中各市人口采用2023年末数据。2024年,安徽省GDP为50625亿元,排名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第11位;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为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经济密度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经济效益的水平,定义为GDP与面积之比,即地均GDP。
图片
  (1)合肥GDP总量为13508亿元,占安徽全省GDP的26%,排名安徽各地市第一,而且遥遥领先其他城市。放在全国范围内,安徽GDP总量排名全国建制市第19名,首位度排名27个省会(首府)城市第13位。合肥作为省会,高端制造、科技、金融等产业高度集聚,形成较强的经济辐射能力。合肥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定居,带动消费、房地产和服务业快速增长。合肥近年来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智能家电等产业,已形成形成强大产业链,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图片
  (2)没有任何一个地市的GDP介于6000亿元至13000亿元之间,这一区间呈断档状态。芜湖GDP总量介于5000亿元至6000亿元,处于安徽各地市第二梯队。滁州GDP总量介于4000亿元至5000亿元,处于安徽各地市第三梯队。阜阳和安庆的GDP总量介于3000亿元至4000亿元,处于安徽各地市第四梯队。
图片
  (3)马鞍山、亳州、宿州、蚌埠、六安、宣城等6地市的GDP介于2000亿元至3000亿元之间,处于安徽各地市第五梯队。亳州GDP总量反超宿州,排名前进一位。亳州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中医药产业链完整,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市场需求扩大,产业增长迅速。中药制造、医药贸易、新兴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壮大,对GDP贡献明显。淮南、淮北、铜陵、池州、黄山等5地市的GDP介于1000亿元至2000亿元之间,处于安徽各地市第六梯队。
图片
  (4)安徽各地市GDP名义增速相差较大,介于3.0%至13.8%之间,平均值为7.7%。最低的淮北为3.0%,最高的亳州为13.8%。淮北传统上是资源型城市,煤炭产业占比高,受全国能源政策、煤炭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近年来,淮北在推进产业转型,但短期内对经济拉动可能尚未显现。
图片
  (5)安徽各地市GDP实际增速相差较小,介于4.7%至6.5%之间,平均值为5.8%。最低的淮北为4.7%,最高的铜陵为6.5%。铜陵是安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铜产业及新兴制造业较强,工业增加值贡献较大。近年来铜陵在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方面发力,产业转型带来的实质性增长效果较好。
图片
  (6)在安徽各地市人均GDP排名中,合肥排名首位,阜阳排名末位,合肥人均GDP是阜阳的三倍。阜阳以农业、商贸和传统制造业为主,经济总量相对较小。阜阳是安徽人口第二多的地级市,拉低了人均GDP。
图片
  (7)在安徽各地市经济密度排名中,合肥排名首位,黄山排名末位,合肥经济密度是黄山的十倍。合肥的城市化率远超安徽平均水平,人口、资源、产业都高度集中,土地利用效率高。黄山地处皖南山区,可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适合工业发展的空间较小。黄山以旅游、农业为主,相较于合肥的高科技、高端制造业,经济单位面积产出较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