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清宫“权游”3月驾到!何冀平经典《德龄与慈禧》广州首演

2025年3月14至16日,话剧《德龄与慈禧》将首度“摆驾”广州,在广州大剧院的舞台上呈现中式美学的极致震撼,与羊城观众共待百年前“天明曙色新”。

年度现象级话剧《德龄与慈禧》由金牌编剧何冀平(《新龙门客栈》《天下第一楼》编剧)操刀,鬼才导演司徒慧焯执导。著名演员江珊领衔出演慈禧太后,优秀青年演员郎玲化身留洋格格德龄,人气新锐肖宇梁加盟饰演光绪帝。

图片

1997年,剧作家何冀平想到德龄与慈禧、光绪的故事,于经纬万端中豁然开朗,创作了《德龄与慈禧》;1998年《德龄与慈禧》在香港首演,一时倾倒剧坛,囊括香港舞台剧五大奖项,成就了华语经典制作;2008年,话剧《德龄与慈禧》应国家大剧院奥运会演出季首次在内地亮相,登陆中国国家表演艺术最高殿堂——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各地观众争相一睹为快。

图片

《德龄与慈禧》就这样从香港一路北上,粤语话剧、普通话话剧、粤剧、京剧,直至2019年,在制作人李东先生的策划运作之下,如今被观众们所熟知的内地版应运而生,被评为“商业戏剧最好的样子”。时至今日,内地版经过六个春秋,巡演十余个城市,超五万名观众走进剧场,观看这部不同寻常的清宫传奇。

在历史缝隙中重述经典故事

话剧《德龄与慈禧》择取的历史,是清史里边很有意思的一段:一位生在中国,长在外国的女孩子回到中国,偶然进入深宫与慈禧太后产生了交集,再后来她撰写了几本书,如《御香缥缈录》来记录这段历史。

作为编剧,何冀平其实很早就有了想写一部关于这段历史作品的想法,但直到她移居香港生活了七八年,亲身感受到了中西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后,才最终决定动笔。1997年,香港话剧团正式邀请何冀平担任驻团编剧,也是基于这个契机,话剧《德龄与慈禧》最终得以在香港问世。

图片

末代清史里,“浪漫”与“清新”似乎不曾存在于气数将尽的宫闱之中。但是,话剧《德龄与慈禧》却在何冀平笔下显出了不同的色彩,成为例外。

制作人李东老师曾说,“《德龄与慈禧》是何冀平老师在‘历史的缝隙中找到戏剧的可能’”。编剧何冀平不强求“严丝合缝”的历史情节,而是更着重讲述历史人物的血肉情感,慈禧、光绪至到李莲英、荣禄等多个已经在观众心中趋近于“脸谱化”的人物,在话剧《德龄与慈禧》中展现出了其角色另外一种色彩,何冀平以“平视”的角度,“还原”了他们曾作为鲜活的“人”可能拥有的“戏剧性的情感瞬间”。

图片

“《德龄与慈禧》是以家事写国事。我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母子、夫妻之间的事。很多宫斗剧写的也是这些,但是那些宫斗剧很轻,而《德龄与慈禧》会留下厚重的东西。《德龄与慈禧》是我人生阅历精华的一种展示。在我的剧本里,我要给每一个人物尊严,不能把李莲英或者皇后或者谁当成配角。在这个戏里,每一个人物都是主角。”何冀平表示。

以当下视角重现百年前传奇

说起话剧《德龄与慈禧》的成功,另一位不得不提的“功臣”就是本剧导演司徒慧焯。这一版的《德龄与慈禧》曾被评价为具有更为强烈的现代感。

司徒慧焯曾说他创作的起点,就是“不要像之前的版本”。这几乎成为了剧作的定调,结尾处预示旧时代的消亡与新时代的来临,而置身这时代变迭中的人物,每一个身影都是有血有肉的。他们的情感、不同坚持,都在剧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记。

图片

司徒慧焯将德龄称之为“有机会的人”,剧中的德龄,正是在历史的缝隙之中,偶然得到了一个或许可以改变一国之君思想的机会,在这个雾霭倾城的深宫之中,她呈现出一种难得的、清新的、蓬勃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正是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的关键所在。

图片

“我觉得这个世界,很需要有一个德龄。德龄带来了一股精神。虽然这个世界是没办法的,但可不可以简单一点想呢?我觉得这个愿望是一种很直面的态度。虽然没有可能性,但是德龄还是带来了一点点希望。”司徒慧焯表示。

“整个世界好像进入一个最后的衰退期”,在这个动辄言丧、言宅、言佛的年代,恰恰是德龄这样的人,能让观众看到自己,看到希望,带来一些令人振奋的力量。

观众们对《德龄与慈禧》的认可,体现在各个方面。内地版的首轮演出,京沪两地所有场次均开票即售罄,在后续的多轮巡演中,抢票参与人数更是屡创新高。大麦评分9.5、豆瓣评分8.0的亮眼成绩,是一场场演出后观众回馈给《德龄与慈禧》最好的认可。

文丨记者 艾修煜
图丨广州大剧院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