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即加速
全力冲刺“开门红”!
春意渐浓的新津
正刮起一阵阵健康新风潮
温暖地吹拂着新津的产业大地
一大波健康食品企业
也借此散发着蓬勃生机
国内头部饮料企业--银鹭食品新津基地新生产线上,正跃动着每小时5.3万瓶纯净水的生产韵律,全国最大调味糖生产基地--中粮生化全新落成的“甜蜜工坊”里,玫瑰与香草等30余款风味糖浆即将开启全国“味蕾巡礼”。
而在利水湾的养殖基地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上百套浮式生态桶内,鱼儿争相觅食,溅起片片水花……不远处,全国最大单体蛋液生产基地,沈师傅的蛋清液、蛋黄液正为园区上下游食品企业新品研发,注入“创新引擎”!
健康食品产业正火力全开,一大波新产品正乘着“春风”,从新津出发,奔赴全国——
惠丰芦笋、长胜冷链......一批新签约、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在这股风潮推动下,加速“奔跑”。
作为成都市绿色食品产业的主要承载地,新津正以“立园满园”的澎湃动能,做响“新津造”健康食品品牌。
这段时间,记者走进园区多家企业车间,实地探访新津健康食品企业如何发挥专业、特色优势,感受一线冲刺的澎湃动能。
新产线、新产品、新项目
企业轮番“上新”抢开局
“每小时5.3万瓶的产能,全国领先,预计今年总产能提升20%。”成都银鹭生产车间内,生产负责人何远坤告诉记者,该公司投资近1900万元新建的纯净水生产线已在这两天全面投产,新产品正陆续上市。
“我们最新研发的香草、白桃、玫瑰等30多种新口味风味糖,最近就将面向全国市场。”中粮生化总经理梁永红向记者透露。不远处的糖浆研发工作室,工作人员正调试由白桃风味糖和伏特加结合的新式饮品,空气中散发着醉人的香气。
据悉,为应对供不应求的订单,该公司年产15万吨的淀粉糖二期项目也将提前4个月,于今年8月投产,届时年产能将一举突破27万吨。
另一边,沈师傅也开足马力,以日均用量近50吨鸡蛋的产能全速运转,一个个鸡蛋在这个“洁净工厂”里被加工成各类鸡蛋干产品。“我们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正式投产以来,半年便实现了8000万元产值。”董事长沈强表示,“2025年,我们定下了2亿元的产值目标,较去年增长50%。”
与此同时,惠丰芦笋项目建设也在不断加速,预计下个月完成竣工投产,将打造集芦笋种质资源圃、品种研发、技术推广等于一体的全国总部。
一大波健康食品企业,开年以来“新动作”不断,一股“拼经济抓项目”的强劲动力正在新津快速集聚。
舌尖上的“新津造”!
全链条产业正加速聚集
作为成都市绿色食品产业主要承载地,新津已汇聚中粮、美好、银鹭、菊乐、花中花、怡宝等健康食品企业86家,其中规上企业49家。
走进中粮(成都)粮油公司,油脂香气扑面而来,智能化生产车间满负运转,大米、淀粉糖等产品源源不断发往全国,该企业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领先的农产品加工和仓储物流基地,在供应链共享下,桃李面包、麦王食品、沈师傅等上下游企业纷纷吸引而来集群集聚。
这样的联动也并非个例,依托健康食品集群效应,新津以“立园满园”为引领,不断强化招引,形成从研发、生产、包装、仓储到运输的完整产业链。
晓麦投资30亿元建设川菜产业生态园区、海吉星投资50亿元打造农产品数字生产基地,58 农业全国总部等项目加速推进,实现“田间育种+车间加工+舌尖美味” 的健康“联动”。刚刚签约的长胜冷链,将搭建智能化温控体系,为“新津造”食品锁住新鲜。
由此,新津也瞄准了更高的目标。
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健康食品企业达200家以上,产业规模达300亿元以上,形成“大单品引领、大企业支撑、大产业协作”发展态势,打造全省产业规模最大、创新能力最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健康食品产业园。
惠企政策精准“浇灌”
健康食品企业茁壮成长
当“保姆式”的精准服务,如春风般拂过新津这篇产业沃土时,企业的发展也更加有冲劲,有信心。
“从审批到投产,园区全程护航!”成都银鹭生产负责人何远坤感慨。“特别是新生产线的生产许可手续等方面,审批非常畅快”。
对此,沈师傅董事长沈强也有同样感受,企业在建设阶段,政府就专门成立专班协调完成物流通道拓宽工程,“破解了我们大型货车进出难题。”另外,相关职能部门也专项保障企业用电需求,“帮我们实现冻库24小时不间断运行。”
服务的热度,关键时刻更显真切。今年春节,周黑鸭、菊乐等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全力保障年货供应,新津经开区和相关职能部门也行动起来,通过强要素、送温暖、造氛围等服务,让生产线上的年味更浓、干劲更足。
不仅有“及时雨”服务,更有“真金白银”的政策托举。
新津最新推出的“1+3+1”政策,瞄准健康食品产业精准发力——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特色产业最高奖励 300 万元、人才引进最高给予300万元奖励、重点领域政策激励最高 1500 万元。真招实策,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新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把‘企业找政策’变为了‘政策找企业’,通过供需对接会、政商恳谈会等机制,把惠企举措‘送上门’,为健康食品产业冲刺 ‘开门红’ 护航。”
如今,在新津,健康食品、新能源、轨道交通这三大主导产业正共同发力,以 “开局即决战” 的拼劲,向着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全速迸发。
记 者:谢宇纳
编 辑:詹夜鑫 简润佳
审 核:雷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