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下午,2025年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新黄河记者从现场获悉,2024年,济南工业运行稳中向好、量质齐升,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今年,济南将坚持“稳”字当头,突出“新”字引领,做到“实”字支撑,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开创工业强市建设新局面。
2024年济南数字生态总指数居全国第8、全省第1
大会提出,过去一年,全市工信系统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深入推进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引领战略,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2024年,济南工业运行稳中向好、量质齐升。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5%左右。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大幅提升,成为引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
项目建设全线提速、成效显著。济南累计实施技改项目1399个,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3%;爱旭太阳能电池组件成功下线,比亚迪二期、天岳扩产能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建立产业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全年推进招引重点产业链项目130个,落地项目47个,其中,全市招强引优项目18个,落地17个,居全市产业主管部门第1位。
济南数字经济持续领跑、优势稳固。在全省率先出台《济南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数字生态总指数居全国第8、全省第1。工业软件研究院顺利揭牌,集成电路竞争力加快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壮大,新增省级产业大脑、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工赋百景”项目数量均居全省首位。累计建设5G基站5.4万处,成功入选全国5G应用“扬帆之城”;全市智能算力达到3877PFlops,连续三年位列全国前十。
济南产业体系向新攀高、加快跃升。省级以上产业创新平台达到338家,实施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973项、居全省首位。新增独角兽企业1家、全省唯一;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优质企业总量突破8500家。省级以上产业集群达到37个。入选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省级以上绿色制造单位总数达到107家。
济南行业治理走深走实、稳步提升。济南出台《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实施方案》《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等10余个指导性文件,举办产销衔接、投融资路演活动90余场。高质量完成3246家工业企业“亩产效益”评价;扎实推进全市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强化民爆企业日常安全监管。
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壮大耐心资本降低企业创新风险
按照计划,今年,全市工信系统将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工作主线,抓重点、破难点,不断开创工业强市建设新局面。
济南将坚持“稳”字当头,在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上加力提效。实施“一业一策”精准服务,强化支柱产业作用和承压行业帮扶。发挥骨干企业增长支撑作用,鼓励中小企业沿着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单项冠军、龙头企业方向成长。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县协同,密切与央企、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的对接力度,持续提升问题解决效率和项目招引质效。进一步优化“链长制”、产业小组等工作机制,深化供需对接和协作配合,促进更多企业卡位入链。
济南将突出“新”字引领,在深化工信领域改革创新上加力提效。以更大力度推动组建一批产业引领和共性技术平台,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产学研协同配合,加速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壮大软件、集成电路、先进计算等产业规模,开展“工赋泉城、AI泉城”等赋能行动,提高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水平。发展服务型制造,向“产品+服务”转型;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专业化支撑。聚焦人工智能等优势产业,打造未来产业集群,争创未来产业先导区。
济南将做到“实”字支撑,在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生态上加力提效。对工业强市系列政策进行优化完善,研究建立产业引导基金和重大项目协同发展引导基金具体运行机制。进一步梳理“十五五”时期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和任务目标,完善优化重点产业链,为全市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提供精准指引。满足企业多样化能源需求,降低企业仓储、物流等环节成本。壮大耐心资本,完善科技创新相关制度,降低企业创新风险。加密组织供需对接会、展销会,搭建企业与供应商、采购商的沟通桥梁。用好“济企联”等政企互动交流平台,建立企业反映问题闭环办理、提级办理工作机制。推进包容审慎精准监管,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记者:黄敏 摄影:黄敏 编辑:刘梅梅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