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苏地区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牛角寿星雕件。吴文强供图
八龙纹金带扣。新疆博物馆供图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的标识,中国龙既能腾飞在天,也能遨游于水,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风格迥异的特点。《哪吒2》龙族中各种“龙”的形象,让很多人印象深刻。新疆各地博物馆收藏的龙形文物多达数十件。
马首龙身鹰翅纹灰陶范。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在阿克苏地区博物馆里,一件唐代的马首龙身鹰翅纹灰陶范,将中国的龙元素和希腊的飞马元素融为一体,看上去威武勇猛,体现了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寓意。
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双耳彩陶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马家窑文化又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为马家窑类型;中期为半山类型;晚期为马厂类型。在丝绸之路开通以前,马家窑文化已经由河西走廊传至西域。
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双耳彩陶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过千余件彩陶,部分彩陶器身上的垂带纹、折线纹、几何纹与马厂文化陶器相近。这说明早在4000年前后,马厂和四坝彩陶文化已经传入新疆哈密。
在哪吒的生辰宴会上,有一个乐手卖力地敲奏着外形似铃铛的乐器,这种乐器就是商周时期较为常见的打击乐器——铙(náo)。铙外形类似铃,使用时口向上。根据文献记载,铙用于军旅,也用于祭祀和宴飨时,配合其他乐器击打节拍。
新疆博物馆三楼的《丝绸之路乐器展》中陈列的铎。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摄
新疆博物馆三楼的《丝绸之路乐器展》陈列着一件战国时期的铎(duó),其外形和《哪吒2》中的铙很相似。铎是春秋至汉代盛行的乐器,其外形与铃也很相似,是有舌青铜乐器。使用时,手持摇振,使铎腔内的金属舌撞击铎体发声。
从无量仙翁到龙族中的龙形象,从喝酒容器到打击乐器,《哪吒2》电影中的文物元素,让观众看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领略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魅力。
记者 | 赵梅
编辑 | 杨路 武玉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