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部分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与7家企业有关负责人围绕整治“内卷式”竞争进行深入交流,听取意见建议。针对“内卷式”恶性竞争,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用了“防止”一词,不到半年时间已升格为“整治”,可见其迫切性。
破解企业“内卷”困局,需要多方协同,重构竞争逻辑。对企业而言,必须摒弃只在需求侧动刀的路径依赖,换言之,不能再只想着“以价换量”了。但有时企业“内卷”也是身不由己,“卷”还有可能痛苦地活着,但不“卷”的话,可能马上就要淘汰出局。
这就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出手。特别是政府这端,一方面要“有所不为”,规范不合理的干预政策,限制对“内卷”的激励;一方面要“有所为”,把更多企业拽向技术迭代和价值创造的良性竞争,同时为愿意专注做强自身竞争力的企业保驾护航。
知识产权保护是其中关键一条,此外还应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精准补贴企业科研等。另一项关键工作,是服务企业有序出海,全球化布局能有效缓解国内存量竞争压力。
当然,整治“内卷式”竞争,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人口、城镇化、全球化等传统动能减弱的当下,“反内卷”本质上要求发展范式的变革。变革注定伴随阵痛。不过,随着各方一同走出“舒适区”,我们终能见到一个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