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对比测试如何才能实现规范化?

围绕汽车对比测试的争论喋喋不休,品牌方的剧情跌宕起伏,各自的粉丝群也在舞刀弄棒;看来最终结果不论如何都难以说服所有人,因为最终结果只有可能利好于某一方。

所以其产生的涟漪效应是难以估量的,不论孰胜孰负,结果都会让一群汽车消费者对相关测试的可信度产生质疑;后果难免会影响一些汽车消费者的购车或换车欲望和规划。类似的测试对于行业而言是有弊无利的,除非测试结果能说服所有人;可是谁能有这个公信力呢?相信不会是任何一家汽车制造商和品牌,也不会是任何有限责任公司,只有官方创办相关测试机构才能有足够的说服力。

图片

参考:

  • C-NCAP

  • C-IASI

这两家机构主要做车辆的碰撞测试,曾经的测试频率很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布一批车辆的碰撞测试成绩。

虽然在其测试的方法里也有一些争议,比如使用的碰撞测试避障或靶车是否有吸能属性;但是测试结果至少能让绝大多数人采信,原因在于车辆的测试环节和项目是相同的,测试结果是公开的。重点是角色也是“第三方。”

图片

图片

中汽研是“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的简称,隶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信力还是毋庸置疑的。中保研则是由保险行业发起的汽车技术研究平台,由多家头部险企共同创办,公信力也是足够高的。相信如果由这些机构来进行车辆的不同项目对比测试,其测试结果总能让绝大多数汽车爱好者和消费者信服。

图片

反之,任何由企业单方面发起的测试,其测试结果都是可想而知的;没有企业会花费大价钱去表现出自家产品的不足,其测试结果一定是利于自家产品市场评价和销量的。那么被对比的竞品究竟是自身实力不足还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测试成绩不好,这就很难去下结论了。只是类似的测试总有一些“拉踩”的味道,是网络水军比较常用的方法;所以即便无法让汽车对比测试官方化,至少也应当规范化,广告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当从约束网络水军扩大到同样约束企业。

在传播技术异常发达的当下,类似的测试完全可以采用全程直播的形式去展现。

只要是实时直播的测试则难以作假,测试结果同样会有足够的参考价值。

或许下一阶段应当做的就是规范企业展开类似营销测试,对每个测试项目的拍摄角度要求、数据公开展现、车辆工况说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特点通过数字和文字的方式同步展现,期待有一天能看到这样的测试。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