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文学》杂志推出“新浪潮”作家观察专题,邀请年轻作家崔君接受专访。
2.崔君认为自然就像电影中的空镜,为跟随而来的色彩与节奏提供了一种过渡的状态,使她的小说具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3.崔君在作品中关注女性命运,强调“平淡中的精彩”,如《在小山的阴影中》中对三代女性命运的描写。
4.除此之外,崔君表示年龄增长让她看到了更多的人,对人性、社会的思考也发生了变化。
5.崔君表示,虚构是一种预测,可以通过象征隐喻、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来强化事实,指向本质与真相。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人民文学》“新浪潮”栏目自开设以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现已成为杂志的品牌之一。此栏目的作者均系首次在《人民文学》发表作品。今年,中国作家网继续与《人民文学》杂志共同推出“新浪潮”作家观察专题,作家访谈和相关视频在中国作家网网站和各新媒体平台、《人民文学》杂志各媒体平台推出。自即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第三期12位作家:崔君、渡澜、陈萨日娜、孙孟媛、刘康、周于旸、陈小手、路魆、夏立楠、庄凌、马林霄萝、丁甲,敬请关注。
崔君:为阴影铺上一层温热
采访 |《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于兴子
崔君
崔君,一九九二年生于山东,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小说见于《人民文学》《收获》《十月》等刊。出版有小说集《有山有谷》《冰淇淋厂冬天在干吗》。曾获“人民文学·紫金之星”奖、“《钟山》之星”文学奖等。现居北京。
崔君给我的印象,如同一株根系深扎于泥土却枝叶舒展的植物——既葆有对生活的敏锐触觉,又具备将日常淬炼为文字的能力。崔君是一个很有潜力的90后作家,她善于在小说中融入自然元素,格外关注景物和环境描写,她认为自然就像电影中的空镜,为跟随而来的色彩与节奏提供了一种过渡的状态。这种风格使得她的小说具有一种别样的美感,通过虚实相生的环境描写,读者很容易走进她创造的文学世界,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文字本身的情感共鸣。
文学不是对现实的镜像复制,而是以虚构为镊子,夹取生活表皮之下那些未被言说的菌丝网络。对于真实与虚构的辩证,崔君的见解展现出难得的清醒。当她在给父亲的新书扉页写下“有真有假,你别全信”时,反而构筑起比所谓“绝对真实”更具穿透力的文学真实。
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她强调“平淡中的精彩”。《在小山的阴影中》这篇小说对三代女性命运的描写,就是对这句话很好的诠释。她对历史中的女性故事,如《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有独到的见解,亦激发她的创作灵感。年龄增长给了容易焦虑的她一些从容与自信,以及对千绪万端的把握和想象的能力。当下,她正筹备着历史题材的中短篇小说,并在创作首部长篇。
访谈:
于兴子:你好崔君,最近生活中有什么趣事或难忘的事可以分享吗?
崔君:近几年学会了开车,驾驶给我很多乐趣。但我的驾照之路很艰难,“科二四次郎”,学得相当“扎实”。在市内习惯以后,喜欢开车送朋友。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养了一只虎皮鹦鹉。当时,它刚从亲鸟窝里被掏出来,有应激反应,我还担心养不活来着。慢慢地,它开始探索家里的世界,啄书的封面和电脑键盘,植物叶子也被咬出一圈花边,摊开掌心它就跳到人手上来。小嘴不停,喜欢把东西叼起来扔到地板上听响儿。麦粒进到嘴里,三两下嗑出一个空壳子,有时呼吸急促,满嘴喷面粉。后来,我发现它吃芝麻粒也是要剥皮的。站在肩膀上,反复舔咬我脖子上的同一颗痣。它的舌头对物体表面的点状突起异常敏感,夏天时,我手腕上有个蚊子叮后留下的小痂,它没等我反应过来,便抠下来吃了。
/ 于兴子/
interviewer
于兴子,《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
排版:吴玫臻
编辑:刘 雅
二审:张俊平
三审:王 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