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固收|新老券套利逻辑的新特征:基于特别国债发行的节奏

AI划重点 · 全文约1684字,阅读需5分钟

1.随着特别国债的发行,新老券利差波动规律从“U型”转向单向波动,即在一个切券周期内只向一个方向变化。

2.2024年5月至9月为特别国债发行期,特别国债之间相互挤占流动性,新老活跃券利差上升。

3.2024年10月至今为特别国债发行暂停期,活跃券流动性优势重新凸显,新老券利差均呈现震荡下降趋势。

4.未来随着特别国债的继续发行,新老券利差的博弈机会或重新显现。

5.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开始挖掘被低估的利差品种,老券收益率相对优势凸显,其流动性或边际走强。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泰君安证券研究
图片
重新进入特国发行期,不同券之间利差或呈现分类聚拢,2400006或向其他老券(例如230023)靠拢,2025年新发普通超长债与特国利差则将维持偏窄水平。2025年特别国债仍将继续发行,因此随着后续债市重新进入特别国债发行期,新老券利差的博弈机会或重新显现,具体而言:①新券发行后2400006流动性或边际下降,带动2400006与230023利差正向收窄;②30年国债新老券流动性的相互挤占或随着特别国债的发行再度出现,新发的特与近期发行的普通30年国债250002与利差或将随着其他特别国债的发行而不断向上;③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开始挖掘被低估的利差品种,老券收益率相对优势凸显,其流动性或边际走强,进而带动10年国债与10年国开新老券利差有所上行。
2024年以来,在特别国债发行的影响下,新老券利差波动的规律从“U型”转向单边。历史上活跃券切换后新老活跃券利差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先下后上的“U型”走势。但2024年5月以来活跃券切换后新老活跃券利差变化规律从原本“U型”走势趋向单向波动,即在一个切券周期内只向一个方向变化,。回顾规律变动后的新老活跃券利差变化,不难发现其变动方向与特别国债发行密度存在一定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大致将切券规律出现变化的时间分为特别国债发行期和特别国债发行暂停期两个阶段:
①特别国债发行期(2024年5月至9月):特别国债之间相互挤占流动性,新老活跃券利差上升。2024年5月20日至9月25日期间共计发行6支特别国债,其中30年期3只,发行时间间隔约为2个月左右,相较往年普通国债的发行明显更为密集,这使得30年特别国债之间的票息差明显窄于往年新老券,新券相较老券的优势不明显,而次新券之间的成交量也较为相近;特别国债之间流动性的相互挤占使得新券流动性优势并不凸显,并同步影响了10年国债与国开,进而带动新老活跃券利差出现上升。
②特别国债发行暂停期(2024年10月至今):活跃券流动性优势重新凸显,新老券利差均呈现震荡下降趋势。2024年9月后特别国债发行(指新发)阶段性结束,在此背景下,活跃券成交量开始呈现上移趋势,特别是2024年11月中下旬以来,债市利率开启新一轮下行,这一过程中由于利率下行速度过快,保险等配置盘参与度边际降低,而交易盘出于风险的考虑也优先选择流动性较好的券参与博弈,交易盘在新活跃券上的拥挤使得新券下行幅度相较老券更高,带动新老券利差的下降,其中在此前流动性较为分散的30年国债表现尤为明显。
风险提示:流动性超预期收敛;经济复苏斜率超预期抬升;汇率压力超预期增加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5年02月26日发布的《新老券套利逻辑的新特征:基于特别国债发行的节奏》
唐元懋,资格证书编号:S0880524040002
孙   越,资格证书编号:S0880123070142
更多国君研究和服务
亦可联系对口销售获取
重要提醒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如有任何疑问,敬请按照文末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 GTJARESEARCH )为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泰君安证券”) 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上以国泰君安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国泰君安研究",或含有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的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国泰君安证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国泰君安证券对本订阅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订阅人对本订阅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进行复制、转载的,需注明出处为“国泰君安研究”, 且不得对本订阅号所载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