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大代表王振芳,在金堂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王大姐”。20多年来,她风雨无阻,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心系“一老一小”群体。今年市两会,她带来“多业态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助力就业扩容”“关切提升青年婚恋交友服务质效”等建议。
服务民生建言献策
作为两届的市人大代表,王振芳心系民生、履职尽责。2024年,她提出了16件建议,涉及未成年人、养老服务等。她提出探索“公建民营”养老模式,推动养老院改革;提出在成都落地老龄意定监护监督制度,完善养老监护体系。
此外,她还关注乡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带领团队成立了“爱远行体育队”,把世界运动会项目软式曲棍球运动引入当地,用体育运动丰富乡村留守儿童生活,在运动中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与协作能力。这支队伍自2021年斩获全国中学生软式曲棍球锦标赛(西南赛区)U10组冠军后,又连续在2022至2024年金芙蓉成都青少年软式曲棍球联赛及四川省青少年软式曲棍球比赛中夺得各类荣誉。
王振芳注意到,近年来成都市正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她建议,应积极推进特色体育运动进校园,丰富运动项目和场景,提升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应始终扎根基层,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怀揣着对社会的热忱和对民生的关切,共同书写民生大文章。”她表示。
争做表率点燃“微光”
1996年,王振芳在报刊上看到一则消息:每月捐助20元,就能帮助一名贫困孩子继续学业。正是这则微小却充满力量的信息,开启了她长达二十余年的公益之旅。文明成都,温暖你我。从个人的捐助,到如今成为金堂县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她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公益的温暖与力量。
面对残疾群众就业难题,王振芳与团队创建了“美丽工坊”项目,通过蜀绣、竹编等非遗工艺培训,帮助残疾人及家属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已有12个残疾家庭受益,她透露,今年还将扩大服务范围,与金堂当地的特殊学校合作,推动项目升级扩展。
王振芳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力量却能汇聚成流。她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和坚持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如今,她所在的协会注册志愿者已超过200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更是不计其数。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携手司法社工、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等各界专业人士,共同打造了“爱的传递”“护童行动”等13个公益品牌项目,累计为三万余名老人、儿童和妇女送去温暖与希望。
2025年,王振芳又有了新的目标:“持续扩充我们的志愿者队伍,通过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公益、文明宣传以及志愿服务,推动这一群体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也希望能有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共建共治共享中。”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卢星宇 摄影/视频 曾书睿 责任编辑 罗皓 编辑 王奕然 审核 庄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