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成都自己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太有范儿了!”在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的采访区,由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原型机,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政协委员的关注,纷纷与其互动“打卡”。
从草图设计到自主行走,天行者1号的制造仅历时69天,产品核心零部件成都本地化率超过90%。这就是来自成都民营企业的硬实力。而企业安心搞研发、谋发展的背后,则离不开成都良好营商环境作的支撑。在市两会会场内外,民营经济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大家普遍的感触是,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成都民企
在多个细分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半壁江山。Deepseek、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独角兽企业,无一例外都是民营科技企业,这让我们感受到,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市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副总裁毕昱很是振奋。在他看来,民营经济也是成都经济的活力所在、优势所在,是这座城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服务民生的“生力军”。
“近年来,成都民企在多个细分领域形成独特优势。”仲量联行成都战略顾问部负责人张雨放向记者细数道,新茶饮消费赛道的书亦烧仙草等已形成全国知名品牌;依托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极米科技、医联等企业在智能硬件、数字医疗等赛道快速突围;以科伦药业、欧林生物为代表的企业已形成“研发+制造+服务”的医药健康产业全链条生态;以通威为代表的企业也在绿色经济领域发力,将“绿色技术”输出至全球市场。
助推发展
成都以良好营商环境作为支撑
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去年11月,成都通过建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等方式,积极回应企业所需,助推民营企业发展。
据了解,中心成立三个月以来,已开展民企服务系列活动120余场,直接惠及民企4800余家。其中70余场资源对接活动,促成 359 家企业与161家金融机构实现产融对接,32期“民企会客厅”活动,聚焦586家企业535件诉求开展精准服务。
成都市工商联常委、成都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张家荣表示,成都一直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特别是去年成都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成立以来,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在这样的向好态势下,我对民企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在成都盐城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苏广华看来,提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非常重要,“无论是通过我们的调解工作,还是当下成都对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的重视,都对成都民营企业的信心增长有助推作用。”
提质增效
成都将从三方面狠下功夫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民营促进中心主任向彬告诉记者,作为促进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未来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将坚持用户思维、问题导向,和有需必应、无事不扰的理念,在企业服务三个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即,在提升企业问题解决质效上狠下功夫。在提升企业需求服务质效上狠下功夫。在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质效上狠下功夫。
张雨放则建议,除了在延续减税降费、拓宽融资渠道等普惠政策基础上,可针对重点行业出台专项扶持计划,如设立民企科技创新基金风险补偿方案等。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推动国企与民企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建立“头部企业+孵化平台+配套基金”的垂直孵化体系,构建产业共生生态。同时强化人才战略支撑,优化“蓉漂计划”政策覆盖面,鼓励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完善城市服务和配套驻留产业人才,为民企定向输送复合型技术人才。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艳玲 刘泰山 王柳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王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