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巴巴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2801.5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淘天集团收入1360.9亿元,同比增长仅为5%。
2.淘天集团客户管理收入增长9%,但直营及其他收入同比下降9%,营收规模仍占据阿里总盘子的半壁江山。
3.另一方面,阿里云第四季度营收为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AI收入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4.为应对竞争,阿里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以提升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5.然而,阿里在国际数字商业方面仍面临关税政策不稳定、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等挑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作者 | 泊如
编辑 | 文定
20多岁的阿里,依靠电商野蛮生长,成为行业老大,如今,也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在流量红利见顶、增长范式切换的当下,阿里需要找到新的“增长”解题思路。
上周,阿里最新财报出炉。2025财年第三季度,营收2801.5亿元,同比增长8%,超出市场预期。而超预期的财报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游戏,更是一场战略大迁徙的冰山一角。
从“流量至上”到“技术立身”,从“国内狂奔”到“全球突围”,阿里这艘巨轮,正驶向新的航道。
业绩基本面向好
淘天增速疲乏
资本市场是诚实的,财报发布的第二天,阿里港股股价单日暴涨超14%,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新高。但这份财报的解读,注定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超预期”或“不及预期”的层面。它更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既有增长的曙光,也有转型的阵痛。
财报显示,阿里第四季度营收为2801.5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淘天集团本季度收入1360.9亿元,同比增长仅为5%。这一增速相较于阿里整体8%的营收增速,显得有些乏力。更为关键的是,淘天集团的客户管理收入(广告与佣金)虽然增长了9%,但直营及其他收入却同比下降了9%。
目前来看,淘天集团的营收规模,依然占据阿里总盘子的半壁江山。它的稳健,直接关系到阿里的基本面。
为了淘天能够企稳,阿里进行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将原有的中国零售电商业务,拆分为淘宝和天猫两大事业群,分别由不同的负责人掌舵。这种“分而治之”的策略,旨在提升组织效率,激发业务活力。
其次,是战略重心的转移。淘天集团开始将重心从GMV的单一增长指标,转向用户体验和商家生态的建设。淘天开始注重为商家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包括流量扶持、技术支持、金融服务等等。
2024年第四季度,淘天新增活跃商家同比增长60%,中小商家占比创历史新高。第四季度内,88VIP会员数继续同比高增,突破了4900万,高客单用户留存率也提升了23%。这组数据的背后是一场静默的生态革命。
虽然淘天增速疲乏,不过目前电商老大哥的地位仍在。春节档一部《哪吒2》横空出世,引起全民国漫狂潮。《哪吒2》的衍生品也在电商市场迎来爆发,其中在淘宝单日销售额破亿,二次元、潮玩类目同比超200%的增长,淘天收获了最大的一波电商红利。
净利润方面,阿里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511亿元,同比增长6.5%,扭转了过去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抛却淘天,阿里整体的业绩表现与股市的大涨是匹配的。
此前业绩报喜,京东腾出手后选择了攻入外卖赛道,而阿里的方向或驶向了“AI”和云计算。在财报发布的三日后,阿里发布了另一份公告,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
阿里核心业务的位置已换座
8%的营收增长,看似平淡,但放在不同的业务板块来看,就有了不同的解读。阿里转型“科技企业”,或是基于各大业务市场活力的考虑。
近期,作为灵魂人物的马云重新活跃在大众视线当中,网友曾在盒马鲜生偶遇。对于2024年盒马的表现,盒马成绩不俗,年内整体GMV超过590亿元,高于上一年的550亿元。
同时,盒马连续9个月实现整体盈利并取得了双位数增长。虽然市场都在传阿里要出售盒马,但从其业绩表现来看,盒马短期内不可能被卖。
不同于盒马,过去被寄予厚望的菜鸟在第四季度表现令人诧异。一直以来,菜鸟一直是阿里业绩的动力引擎之一,但第四季度内仅实现营收282.41亿元,同比下滑1%。
盒马和菜鸟的故事已是老生常谈,对于当下的阿里而言,市场显然更渴望看到阿里“不一样”的东西——新的增长引擎,新的业务曲线,甚至,新的故事。
如果说电商业务是“明线”,那么AI战略就是“暗线”。
阿里在第四季度的财报中,反复强调AI的重要性,将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最先受益的,无疑是阿里云。作为国内云计算市场的领头羊,阿里云正在经历一场由“算力基建”向“AI算力”的转型。财报显示,阿里云第四季度营收为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上一季度增速为7%,环比接近翻倍。第四季度调整后EBITA利润为31.38亿元,同比增长33%。
财报提到,阿里云第四季度的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共云业务的双位数增长,尤其是AI相关产品收入的强劲驱动,AI收入已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AI在淘天集团的应用也开始加速。例如通过“全站推”AI优化流量分配,使客户管理收入(广告、佣金)增长9%,创下五年最快增速。
AI也已成为阿里云的核心增长支柱,第四季度,阿里云调整后EBITA利润率约为10%,保持中国云计算服务商中唯一稳定盈利的地位。
全球化,是阿里的另一条“暗线”。
国内市场红利见顶,竞争白热化,阿里必须向海外寻找新的增长空间。第四季度,剥离银泰、大润发等非核心资产,国际数字商业收入增速冲至32%,本地生活减亏71%。与此同时,国际数字商业服务超50万商家,收入同比增长32%,不过因市场投入亏损扩大。
其中,速卖通、Lazada等保持较高增速,全球化战略初见成效。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海外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也为阿里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市场传言,阿里巴巴旗下平台1688将推出一个跨境电商平台——1688overseas(1688海外)。随着该平台的推出,海外本土零售商(包括线上卖家、线下实体商家、企业等)可以非常便利地从中国采购源头商品。
图:1688 overseas相关定位与服务
以上表明,阿里的增长动力,正在从传统的电商业务,向云计算和国际商业转移。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变化,也是阿里战略转型的必然结果。
电商基本盘和AI转型
都面临同行竞争
过去一年,阿里高层频频变更,创始人重掌核心,蔡崇信、吴泳铭等元老深度介入一线业务,弱化职业经理人体系。整个2025年,阿里电商将把“增长”列为最优先战略,后续的组织、策略调整都会围绕其展开。
淘天增速疲乏已是多份财报共同验证的不争事实。阿里想要重振淘天,任重道远。与淘天的疲软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抖音电商和拼多多仍在强势攻城略地。
据36氪援引知情人士消息,2024年抖音电商的GMV约为3.5万亿元,同比增幅达30%。这一成绩超过了京东,达到淘天去年外界预计GMV的一半。也就是说,抖音电商已经来到了行业第三的位置。其2025年目标为4.2万亿元,欲求保持20%的增速。
另一方面,拼多多官方也开始招募直播商家入驻多多直播,开启双平台直播。在拼多多双开直播,平台可为商家提供智能中控系统支持,商家不需要招募及配置额外的中控人力。
抖音和拼多多双重夹击,淘天未来的成本压力只会更甚。从开放微信支付、接入京东物流就可以看出,淘天内部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以共同抵御电商新势力的汹汹来势。
在人力调整上,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阿里CTO等核心技术高管向云与AI业务前线下沉,匹配"AI First"战略。
但2025年,天将雄兵DeepSeek,促使整个AI行业加速创新,阿里转型或不得不为此押注更大的价码。2月24日宣布投入3800亿元用於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或许只是第一步。
长期来看,AI和云计算是技术密集型领域,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创新投入。阿里虽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全球范围内与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云等巨头相比,仍存在技术差距。
同时,AI和云计算领域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极大,人力成本大幅上升,AI的投入产出比,短期内很难量化,可能对阿里的净利润形成挤压。
同行也不会给阿里云留足成长的时间,AI这场革命已经蔓延到各大互联网大厂。腾讯云、华为云、百度智能云等国内云服务提供商也在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政企市场和行业解决方案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云计算领域的价格战屡见不鲜,未来可能导致阿里利润率下降,进一步加大阿里的盈利压力。
在国际数字商业方面,国际贸易关税的不稳定性,一直制约着国内企业的出海业务。此前,SHEIN、Temu等受制于关税政策收入呈现波动,阿里或不可避免。同时,阿里在一些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物流、支付、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增加了阿里拓展业务的难度。
站在更宏观的视角来看,阿里正站在一个时代的十字路口。过去十年,是流量红利驱动的黄金时代,阿里是最大的受益者。未来十年,将是技术创新驱动的新周期,阿里欲求转型“科技型”企业,其希望完成从“流量之王”到“创新先锋”的蜕变,但最终是凤凰涅槃,还是泯然众人,留待下一份财报揭秘。
参考资料:
[1]阿里巴巴2023年九月底止季度業績公告 . 阿里巴巴
[2]阿里巴巴自愿公告 未來三年投入人民幣 3,800 億元用於 AI 和雲計算基礎設施 . 阿里巴巴
[3]阿里,要重新起飞了?. 新识研究所
[4]阿里财报,逆风翻盘 . 品牌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