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AI+助听器可以有多牛?破解嘈杂环境噪音干扰难题 |爱耳日

DeepSeek横空出世引爆了全社会对人工智能的关注,那么AI+助听器会有多牛?2月22 日,在“爱耳日”到来前夕,全新AI超算力助听器中国首发仪式在广州举行。有了AI助力,助听器大幅提升在嘈杂环境下的声音处理速度和解析能力。

在仪式上,医学专家呼吁,我国有听力障碍的人数高达 2.2 亿,但目前我国的助听器有效验配率却不足 5%,听力损失不及时干预,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社交、情感和认知功能,还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等严重疾病。

听力损失或增加老年痴呆患病风险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有15亿人经受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我国作为世界上听力障碍最多的国家之一,形势尤为严峻。”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全球防聋工作组专家卜行宽教授在出席活动中介绍,目前,我国有听力障碍的人数高达2.2亿,其中听力残疾人数达到 7000万。值得注意的是,半数以上的听力障碍者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一比例高达55%左右。

图片

听力损失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卜行宽教授指出,听力损失问题有 “三高一低”的特征,即高度流行、高度危害、高度可干预性和低认知度。社会公众对听力损失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存在对听力问题重视不足的情况。其实,听力损失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社交、情感和认知功能,还可能导致老年痴呆等严重疾病。研究表明,听力损失与老年痴呆的发生率存在密切关系,轻度听力损失者的老年痴呆发生率是正常人的2倍,中度听力损失者为3倍,重度听力损失者则高达5倍。

我国的助听器有效验配率不足5%

尽管听力损失具有高度可干预性,但目前我国的助听器有效验配率却不足 5%。卜行宽教授强调,听力损失的干预越早越好,一旦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对于老年人来说,听力损失不仅会影响其认知能力,还可能导致社交孤立和心理问题。因此,提高社会公众对听力损失的认知度,加强听力健康教育,推广听力筛查和早期干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谈到助听器的选择和使用时,卜行宽教授表示,助听器的验配需要根据个人的听力损失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一般来说,听力损失在40分贝以上的成年人,建议考虑佩戴助听器。而且,双耳佩戴助听器的效果优于单耳佩戴。目前,助听器市场上的产品类型主要包括骨导助听器和气导助听器,其中气导助听器是传统且应用广泛的类型。

AI助力可以改善嘈杂环境中的听觉质量

部分听力损失患者验配了助听器后却不愿意佩戴,原因众多,其中一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助听器主要通过简单的声音放大来帮助听损人士,但在嘈杂环境中如公交车、餐厅等,往往效果不佳,容易受到背景噪音的干扰。

有了AI助力会有怎样的改变?AI 助听器可通过深度神经网络DNN的超强听觉认知声音处理算法,大幅提升在嘈杂环境下的声音处理速度和解析能力。例如,此次索诺瓦峰力推出的太极 AI 超算力助听器,搭载了超算力 DeepSonic 芯片和超响应 ERA 芯片,每秒运算速度高达 77 亿次,通过DNN深度神经网络算法,针对超过 2200 万个真实声音场景样本、450 万个神经信号的训练,可以在嘈杂环境下从各个方向剥离出言语声,显著减少聆听疲劳,为使用者提供更加清晰真实的言语声音,或对改观助听器验配率低的局面有帮助。

图片

记者在现场体验区看到,有了高科技加持的助听器可以通过蓝牙与手机相连,轻松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操作,自由选择“沉浸式听歌”或“手机声音与环境声音兼听”。

专家呼吁,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提高听力健康意识,推动听力健康知识的普及。政府应加强政策支持,加大对听力健康服务的投入;医疗机构应加强听力筛查和诊断能力,提高助听器验配水平;媒体应加强对听力健康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听力损失的认知度。同时,公众也应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听力健康,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和干预听力问题。

文、图|记者 陈辉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