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确保了产品的运输时效,为企业对外贸易提供了很大帮助。”“希望能增加中欧班列开行列数,让国外紧急订单尽快送达。”近期,济南市政协以“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畅通陆海内外联动通道”为题,组织政协委员、专家学者、部门有关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开展多次现场商量。
连日来,“商量”调研组先后走进董家铁路货运中心、中欧班列济南集结中心、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济南)分拨中心、济南国际陆港大厦、济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地,围绕推动集结中心建设、构建多元化通道体系、促进港产城协调发展等,进行深入调研和现场商量。
“2024年,我们的重机通过中欧班列,确实在运输时效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建议,优化重机整机运输相关政策,同时,在保障产品运输安全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单件产品限重上限,让更多重机产品可以通过中欧班列运输。
在济南市政协委员、山东精雕智能科技集团董事长李玉涛看来,目前有很多企业并不了解中欧班列,应加大宣传,让更多出口企业了解并享受到中欧班列带来的便利。同时,他建议,多措并举降低中欧班列运输费用,减少企业产品在物流运输中的成本。
济南市政协委员、市政府办公厅政务公开办公室副主任姚芳则建议,进一步加大数字赋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力度,将物流基础数据与铁路、公路和海关等公共资源数据实现共享,实现行业和社会数据资源融合互通,夯实物流行业智能化水平基础,同时进一步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
“强化枢纽功能,发挥中欧班列济南集结中心作用,联动打造‘空铁公水’一体化的联运枢纽。”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副所长李嵩建议,深化港产城的融合,打造济南国际陆港城,引领带动“四港三区”枢纽新城的发展。此外,他建议,强化市域统筹,优化体制机制,创新运营模式,项目化、清单化推进中欧班列济南集结中心建设,通过强化硬件建设和软环境创新,进一步探索壮大“枢纽+口岸+自贸”的发展模式,大幅提升中欧班列济南集结中心的发展能级。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所所长张新兰建议,一方面做强基地,拓展董家站空间,优化功能配套,做强集疏运网络,做好产业融合;另一方面,提升通道体系,用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争取与所有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城市做联盟,同时扩大网络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注重信息平台和智慧平台的应用。(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希涛 张成地 通讯员 高卫卫)
记者:张成地 编辑:刘梅梅 校对:刘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