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回应美对华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宣布拟议限制措施。
特朗普上任一个月,把拜登的政策废了个七七八八,但要说保留了什么,那就是对华的限制措施。
2025年2月21日,美国正式宣布,拟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实施一系列限制措施,最高或将对中国船只单航次征收百万美元级别费用。
对此,中国商务部明确回应:这是"损人不利己"的做法,中方将采取必要手段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那么,究竟这场贸易风暴将如何演变?
百万美元的"天价罚单"
2025年2月21日,美国有关部门宣布,拟对中国海事业务实施一系列限制措施,单航次进入美国港口的船舶费用上限为船舶载货量每净吨1000美元,最高将对中国船只单航次征收百万美元级别费用。
那么,这一数字究竟是什么概念呢?
以一个标准集装箱25吨计算,这意味着每个集装箱将增加高达2.5万美元的额外费用。
这样的"天价罚单"绝非偶然,而是美国政府精心设计的贸易壁垒。
早在2024年4月17日,应美国五大工会请愿,美国贸易代表署就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业发起301调查。
时隔不到一年,美方便完成了从调查到拟议措施的全部流程。
时间点的选择颇具政治意味,也就是特朗普政府刚刚就职一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延续并强化了前任政府的对华强硬政策。
美方此次提出的限制措施详细且繁复,构成了一个全方位的打压体系:
对中国船舶运营商征收最高100万美元港口费用;
对使用中国建造船舶的运营商,根据其船队中国船舶比例征收最高150万美元服务费;
甚至对未来24个月内计划从中国订购船舶的运营商,也将根据订购比例额外加征最高100万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还推出了对本国造船业的扶持政策,使用美国建造船舶的运营商每航次最高可获100万美元退还。
这样的政策组合拳,表面上看是针对中国海事和造船业,实际上却是美国政府试图将其国内产业发展问题"甩锅"给中国。
正如我国商务部发言人所指出的:"美方出于国内政治需要,滥用301调查手段,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进一步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此前对中国加征的301关税已被世贸组织专家组裁定违反世贸规则,受到众多世贸组织成员的反对。
全球供应链的连锁反应
美国的这一系列措施将产生远超预期的连锁反应,不仅冲击中美双边贸易,还将波及全球供应链。
首先,对中国输美商品贸易造成直接影响。
美方措施将导致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舶减少,运力紧张、运价上涨,进而提高中国输美商品的运输成本、抬高商品价格、降低中国产品竞争力。当每个集装箱额外增加2.5万美元费用时,许多商品的利润空间将被大幅挤压。
其次,美国输华贸易同样受到牵连。
美方措施将迫使靠泊美国港口、与中国相关联的船舶减少,进而导致从美国出发至中国的船舶随之减少,使得中美航线运力缩减、船期紧张、运费抬升。
这将直接影响美国农产品对华出口,包括肉类、水产品、大豆、玉米等重要农产品。
在美国农民已经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限制措施还将波及全球贸易体系。
一方面,它将影响停靠第三国的中美航线船舶;另一方面,拥有中国制造船只的全球航线都将受到冲击。
从长远来看,美方措施旨在打击中国造船业、降低中国在全球造船业的份额,这将导致全球范围内的造船速度下降,直接影响新船交付速度,进而影响未来数年的全球运力增长。
单边主义注定是死路一条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单边主义措施引发的往往是多方博弈。
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的反应将直接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向,甚至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自2024年3月以来,中美双方已就美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相关调查进行了多轮沟通。
中方多次表明对301调查的看法,还提供了中方立场非文件,希望美方回归理性,不要再将美国内产业发展问题归咎于中国。
然而,美方仍然"一意孤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面对美方的单边措施,中国态度鲜明。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在2月23日的回应中表示:"中方将密切关注美方动向,并采取必要手段捍卫自身合法权益。"
事实上,如果中方采取对等反制措施,美方的日子更加不会好过。
假设中方也对美国输华货物每吨加收1000美元,那么每个美国输华货柜也将增加2.5万美元费用。
这种情况下,许多美国商品将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额外成本。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是由整个中美供应链承担的——不管谁多谁少。"
不仅是中国,全球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对美方的调查表达了反对和不满。
这一措施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损害了自由贸易体系的根基。如果其他国家也效仿美国采取类似措施,全球贸易秩序将面临严峻挑战。
参考信息
市场资讯-突发!美国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等提出限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