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2025全球量子安全产业发展展望》报告通过光子盒官方平台发布!
报告获取地址:
https://www.quantumchina.com/bg
2024年,量子安全领域成绩斐然,量子保密通信与抗量子密码齐头并进。
● 在技术创新方面,硅臻、循态量子、启科量子深入研发,多线突破量子安全技术,加速技术落地。
●在商业化进程中,中电信量子、国盾量子、问天量子等国内企业积极布局,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与服务,完善产业生态。
●全球范围内,诸如瑞士ID Quantique、美国Qusecure等企业也在发力,不断拓展量子技术应用边界,在金融、政务、科研等领域实现更多场景应用。
这些进展都将推动量子安全从理论走向实践,为全球信息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亮点· 摘要
深度洞察产业现状与趋势:184页报告全面剖析了2024年量子安全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对短、中、长期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聚焦商业应用,助力产业落地:重点聚焦于量子安全技术与产品,为企业提供商业发展洞见。 八大展望,引领行业未来:从技术融合、行业布局、商业应用等多个维度,深度阐述量子安全领域未来发展走向。 丰富图表,全景呈现产业格局:生态概览、抗量子密码标准化进展、全球量子安全产业规模等图表,力求以直观的方式为读者展现量子安全产业全貌。
产业生态图谱:纽带增强,推动产业链多元化发展
从地域分布来看,美国、中国、欧盟吸引众多抗量子密码公司扎根。
美国凭借其标准化主导权和产业生态优势,引领抗量子密码技术发展; 欧盟通过政策协调推动技术整合; 中国则在量子通信产业化基础上加速布局抗量子密码研发,但产业成熟度和国际话语权仍需提升; 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虽然其公司数量相对较少,但也凭借自身优势在抗量子密码领域崭露头角。
标准化进程:从孤岛到互联,加速全球协作
2024年8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发布全球首批抗量子密码标准。10月,14种算法入选抗量子密码学标准化第二轮附加数字签名项目。11月,NIST发布过渡到抗量子密码学标准草案,含迁移路线与时间表,目标是2035年完成政府机构加密系统转变。
2024年量子安全领域的融资金额相较于2023年虽有上升趋势,然而增速较为迟缓;融资次数自2021年起,则呈现出逐年递减的态势,主要是因为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全球量子安全产业面临如行业规模小、投资回报不确定性大等诸多挑战。
2024年全球量子安全领域企业融资共涉及9个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英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土耳其、瑞士和韩国。从已披露的融资金额来看,资金投向英国的金额最高,其次为中国、西班牙。
计算优势上,抗量子密码技术成熟度提升、市场需求增长,投资者信心增强; 技术成本上,抗量子密码研发成本降低、硬件实现市场成熟,应用门槛降低; 产业规模上,抗量子密码商业化进程加速,NIST标准化工作推进,吸引大量资金涌入。
产业规模预测:能否引爆百亿级市场?
2024年,全球量子安全产业规模实现了进一步扩张,达到约12.9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1亿美元,增长率达19.4%。表明量子安全领域正源源不断地吸引更多的资源投入,此外市场对其关注度与认可度也在持续攀升。
从各领域逐步推进应用的时间线来看,2027年前,经典密码仍相对安全,产业处于缓冲期。预计到2035年,经典密码将面临严峻挑战,各行业对量子安全需求的激增,推动量子密钥分发、抗量子密码等领域快速发展。届时量子安全产业规模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产业发展拷问:未来QKD与PQC究竟谁主沉浮?
八大趋势展望:引领量子安全产业新浪潮
(一)全球争相布局量子通信卫星网络
量子通信卫星网络已成为各国在通信安全领域的战略重点。 全球各主要科技国积极参与其中,旨在抢占未来通信安全的技术制高点,强化自身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能力。
(二)量子保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核心
随着全球范围内量子密钥分发基础设施持续拓展,量子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得以扩大,稳定性也显著提升。 目前,全球已有超30个国家在部署或已实施量子密钥分发基础设施建设,为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三)量子安全科技成果创新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量子保密通信产业链正逐步完善,已具备初步商用条件。 在商业化方面,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最初的金融、国防、政务等对信息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逐渐向智慧城市、物联网、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延伸。 未来,随着量子通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如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的建设,量子通信的网络覆盖范围和稳定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四)多国逐步部署抗量子密码迁移工作
为应对量子计算机对现有加密体系构成潜在威胁,全球多国逐步在关键领域部署抗量子密码学迁移工作,以保障信息安全,预计到2025年,这一趋势将愈发显著。 美国在推进抗量子密码学标准化算法的同时,也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以确保平稳过渡到更安全的加密技术。 除美国外,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荷兰等国家也发布了各自的抗量子密码迁移计划和指南。 中国对抗量子密码算法迁移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金融、通信、国防等重点领域已开展相关标准或国家重点课题研究。
(五)QKD与PQC结合扩大量子安全防护力度
量子密钥分发和抗量子密码两种技术不会是零和博弈,而是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新型安全认证方案可借助抗量子密码简化量子密钥分发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 量子密钥分发则为抗量子密码等公钥体系提供无法提供的无条件安全性,进一步推动量子保密通信的应用与推广。
(六)技术创新要求标准化工作全面落实持续推进
在开拓新算法技术路线之后,还需深入研究抗量子密码算法在量子条件下的安全性证明,切实保障算法面对潜在量子攻击时的安全性。 研究算法针对现有及可能出现的量子攻击的安全强度评估,估算其攻击复杂度。 研究抗量子密码结构的可证明安全分析方法,通过设计针对性的量子安全模型,研究量子证明工具来简化安全证明流程,同时开展计算机辅助证明技术研究,如形式化证明技术等。
(七)量子保密通信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创新协同
中短期内,量子保密通信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的融合将成热点。 目前加拿大、中国、爱沙尼亚的相关机构已开展应用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未来三者结合将呈“混搭”模式,但也面临AI带来的安全威胁。
(八)量子安全与量子计算、量子传感多重融合
量子安全、量子计算与量子传感的融合已成量子技术发展重要趋势,资源共享和科研合作是关键驱动力。 未来,三者融合将在金融、通信等多领域释放巨大潜能,推动各行业迈向更安全高效的发展阶段。
结语:量子安全,未来已来
随着量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量子安全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从全球量子通信卫星网络的布局到抗量子密码的标准化推进,各国在量子安全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日益激烈。
报告下载流程:
【电脑端】登陆https://www.quantumchina.com/bg,
点击“2025全球量子安全产业发展展望”,
点击“下载”标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