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0

评论

11

9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全球最大的近岸布氏鲸种群来到中国近海,它们因何而来?|陈炳耀

AI划重点 · 全文约5801字,阅读需17分钟

1.中国最大的近岸布氏鲸种群出现在北部湾,其中涠洲岛分布的布氏鲸属于近岸小型布氏鲸。

2.布氏鲸在北部湾捕食鱼类资源,进化出丰富的捕食行为,如右冲、左冲、竖冲、正冲和陷阱捕食等。

3.通过无人机航拍和分子鉴定工作,研究人员发现涠洲岛的布氏鲸数量至少大于70头,位列全球第三。

4.然而,人类活动如观鲸船竞争、渔网缠绕和船只追赶等对布氏鲸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

5.为此,研究人员制定了《涠洲岛科学观鲸手册》,以减少人类活动对鲸豚类动物的伤害。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北部湾的鱼类资源的确很多,

但布氏鲸来到这光是为了捕食吗?

我觉得并不是这样。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陈炳耀 ·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格致校园第50期 | 2024年 北京


大家好!我是陈炳耀,今天非常荣幸能够来到格致校园,跟大家分享我研究鲸类的经历。

图片
▲中华白海豚


从2004年,我就开始了中华白海豚的研究。中华白海豚体型较小,全世界80%的个体分布在中国,所以我们中国科学家对它的研究也比较多。除了中华白海豚,我们也研究了长江江豚、印太江豚、东亚江豚等,它们体型普遍较小。


图片

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我到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下面的一个研究所访学。期间非常荣幸地参加了东太平洋大型鲸类的调查工作。当时,调查团队由5位美国科学家、1位墨西哥科学家还有我组成,共7人。我们从美国西雅图出发,沿着从加拿大到阿拉斯加的海域展开调查。

图片

这张照片上就是我们拍到的灰鲸。其实在此次调查中,我们看到了多个鲸类物种,如灰鲸、大翅鲸、虎鲸等,总计10多种。这段经历特别美妙,也是我第一次在野外看到活的大型鲸类。


探索中国大鲸踪迹

已完成:10% //////////


2016年我回来后,继续开展中华白海豚的监测工作,地点是在广西北海儒艮国家级保护区。我也一直在想:我们国家的大型鲸类在哪里呢?


图片

▲2016 广西北海


在与当地渔民访谈过程中,我意外得知,2016年年初,他们在涠洲岛看见过大型鲸类。于是,我安排了两个信息员。


图片

▲2018年4月3日 广西涠洲岛


经过一年沉寂,到2018年上半年,信息员告诉我说“大鲸来了”。于是2018年4月3日,我带着一个研究生,只拿着相机就匆匆上岛了。


图片


第一天,我就拍到了这张照片。这虽然不是我拍的照片中最精彩的,但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中国见到大型鲸类。后来,我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大型鲸类的SCI论文就选用了这张照片作为期刊封面。


图片


我们拍到它之后,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就是:它是什么物种?毕竟全世界一共有94种鲸类,那它到底是哪一种呢?


图片

▲须鲸和齿鲸


我们都知道,大型鲸类可分成须鲸和齿鲸这两大类。简单来说,其区分特征就是一类有牙齿,一类有鲸须。所以,从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来看,毫无疑问,我们拍到的这头属于有鲸须的须鲸类。


图片


我看它的鲸须,从外边来看,就像我们梳头用的梳子,一片挨着一片。当单独看其中一片时,它呈直角三角形,而且直角边是朝向外边的,而在斜边上长着一条条细密的须毛。


图片


从鲸须内侧来看,这些鲸须片共同形成了一个鲸须板。须鲸的独特之处在于,鲸须只生长在上颌部位。当须鲸捕鱼时,它能够通过鲸须板把水滤出,从而把鱼留在嘴内,这正是须鲸典型的捕食特点。


那么,须鲸一共有15种,它又究竟是哪一种须鲸呢?毕竟须鲸长得也不一样。


图片

▲布氏鲸


于是,我们通过无人机航拍,看到了它头顶的棱脊。大家能看到,有3条比较长的棱脊,旁边还有一些小的棱脊。这3条棱脊正是布氏鲸的物种鉴定特征。也就是说,它们就是布氏鲸。


物种的分类层级是门纲目科属种,但其实,在种下边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我们称之为亚种。


图片


布氏鲸分成两个亚种,一种是近岸分布的小型布氏鲸,长得比较小,成年个体基本不超过14米。另一种就是分布在较远海域的大型布氏鲸,它们的体型较大,成年个体体长可达16米。所以,从体长这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区分所发现的布氏鲸到底属于哪个亚种的。


图片

▲证实为近岸小型布氏鲸


接下来,我们对总共38头布氏鲸进行了体长测量,结果发现没有一头布氏鲸的体长超过14米,且多数个体的体长集中在10米到13米之间,而这些布氏鲸里一定有成体。由此可以推断,涠洲岛分布的布氏鲸属于近岸分布的小型布氏鲸。


实际上,这两个布氏鲸亚种除了在体长上有明显区分之外,在基因层面也有差异。


所以我们根据2016年收集到的两个样本,即一个头骨标本和一个组织样本,再结合之前收集的其他样本,进行了分子鉴定工作。


图片

经分析后发现,我们的这三个样本在基因层面呈现出特定的聚类特征:它们与已有的小型布氏鲸样本紧密聚在一起,而与体型较大、分布在远岸区域的布氏鲸样本则相距较远。所以,分子生物学进一步证实了,涠洲岛的布氏鲸属于近岸分布的小型布氏鲸。


“鲸”彩捕食绝技

已完成:30% //////////


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布氏鲸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实际上,北部湾一直有鲸类存在。据我们统计,这里大概有20种海洋哺乳动物。但是,布氏鲸究竟为什么而来呢?


图片


我们看这张照片,能看得到很多鱼在跳吧。北部湾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我们做研究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有鱼跳出水面。有时拿网随意捞一捞就能捞到鱼,甚至还有鱼自己跳到船上。最多的一次,一天我们就捡到3斤多重的鱼。所以布氏鲸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呢?


图片


没错,它们是来捕食的。而且这些布氏鲸进化出了非常丰富的捕食行为。截至目前,我们已经鉴别出了8种,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


图片


这种捕食方式非常简单粗暴,一旦发现鱼群,就会直接冲过去捕食。根据不同的冲击方向,我们对这些捕食行为进行了命名。比如这个动图展示的,当鲸体向右倾斜着冲过去,我们称这种行为为“右冲”。


图片


如果向左倾斜着冲过去,那就叫“左冲”;要是从下往上冲,便叫“竖冲”;从后往前径直冲过去的,我们叫“正冲”;还有一种腹部朝上冲过去,我们将其命名为“腹冲”。以上就是这5种简单粗暴的捕食行为。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还有一种捕食方式,就显得比较优雅了。我们一起来看,注意看它的嘴角,是不是在水平面以下?此时,鱼会随着水流,慢慢地流入了它的嘴里。看起来很优雅,对吧?而且这种方式很高效。不像之前那些简单粗暴的冲刺捕食,消耗那么多能量,却才能吃到寥寥几条鱼。


这种捕食方式,日本人叫做“踏水捕食”。但经过我和美国科学家一块研究,我们觉得这属于“陷阱捕食”的一种,也就是说“踏水捕食”是“陷阱捕食”的非常特殊的一个例子。我们知道,鱼类在受到惊吓时会本能地躲避。而当布氏鲸张开嘴时,从下往上看,会形成一个阴影,鱼类就会朝着这个阴影处逃避,我们叫它“陷阱捕食”。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刚才提到的这种捕食方式比较被动,是鱼自己跑进布氏鲸嘴里的,而接下来要说的这种就是主动捕食行为了。我们看,布氏鲸会先浮起来之后转圈,这时候它的旁边会围上一圈鱼。它身体右倾,就像我们用瓢舀水一样,把鱼舀起来。所以最开始我们给这种行为命名叫“瓢舀行为”,就像我们小时候用瓢喝水的动作。后来我们给它取了个更文雅的名字,叫“自旋转”,但是我还是执意地在后面加上了(瓢舀行为)的说明。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以上这些都是布氏鲸单个个体的捕食行为,下面我再给大家介绍一种合作捕食的行为。大家看,几头布氏鲸会围聚在一起,由下往上呈顺时针螺旋状上升。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会形成一股水流,将鱼群困在其中,鱼很难游出去。直到它们上升至水面,鱼才有可能逃脱,但此时布氏鲸便会趁机张口捕食。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做“合作捕食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整个须鲸群体中发现的第二次合作捕食现象,第一次是在大翅鲸身上。相比之下,对于那些长有牙齿的海豚来讲,合作捕食的情况较多,但在须鲸中却不多见。


图片
▲左:布氏鲸
右:大翅鲸


我们再来看看大翅鲸是怎么捕食的。大翅鲸的捕食方式比较高级,是通过气泡螺旋式上升困住鱼群,大翅鲸就从中间开始吃鱼。不像布氏鲸,布氏鲸还是用身体形成水流来捕食。那么问题来了,布氏鲸会不会用气泡捕食呢?


图片


其实布氏鲸也会用气泡,不过它使用的是气泡链这种方式,这种方式还比较不成熟,还没有完全掌握用气泡来捕食的技巧。


图片


北部湾的鱼类资源的确很多,但布氏鲸来到这光是为了捕食吗?我觉得并不是这样。因为几乎每一年,我们都能发现出生不久的布氏鲸幼崽。比如最左边这张照片里的幼崽,它虽然体长已有4米多,但身形依然显得很纤细,这明显是刚出生不久的,可能都不到一周,甚至有可能是刚刚出生。右下这张照片也是如此,一大带着两小,当天我们只发现了这三头个体。布氏鲸的繁殖间隔很短,大概2到3年,它们就可以重新产子。


图片


那布氏鲸是怎么哺乳的呢?布氏鲸幼崽会将舌头卷成卷曲状,然后含住乳头。乳头周边有着特殊的肌肉,当受到刺激时,就会将乳汁喷射出来,一次喷射量可能能有几公斤,所以哺乳速度非常快。这和陆生动物不同,陆生动物哺乳的时间通常很长,而鲸类这种快速哺乳的方式,是对水生生活的一种适应。


全球最大的近岸布氏鲸种群

已完成:50% //////////


从2018年4月到2024年4月,我们每年都会在12月、1月、2月、3月、4月这5个月时间里,全程驻守在涠洲岛。我们在岛上租了房子,一租就是5个月。


图片


但是在2024年,情况有些特殊,它11月份就来了。所以我和团队就得提早过去,一直在那儿进行监测。那么,每天我们要具体监测什么内容呢?这就得讲讲我们的日常工作了。


图片

我们日常会开一艘小艇出海作业。实话说,这艘小艇看起来算是最低端的,不像别人都用游艇,我们基本还是使用这种小快艇。但小快艇也有它的优势,它转弯灵活,跟踪目标时也很便捷,而且艇上空间比较开阔。


图片


我们运用了各种技术,其中无人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像左边这种固定翼无人机,它能飞将近一个小时,我们在斜阳岛上边样线式的方式开展大范围监测

但是当我们在船只跟踪过程中发现目标后,就会启用右边的旋翼无人机。将它升上空中,通过拍照或拍视频,来看目标的行为。


图片


对我们来说,拍照特别重要。它能为我们做很多工作,记录各种数据。


图片


有时候,我们会因天气原因遭遇突发状况,比如说突降暴雨。有一次,我们操作固定翼无人机进行飞行监测时,突然就下起雨来。没办法,无人机飞了一半,我们只能紧急降落,然后立刻开船往回赶。从斜阳岛到涠洲岛,平时只需二十几分钟的航程,可那次我们却花了接近一个半小时。


当时的情况着实危险,称得上是我这么多年来遇到最危险的一次。船在波涛中晃来晃去,摆动幅度非常大,感觉随时都会翻进水里。那时候,大家心里都害怕,在船上基本没人说话,每个人都非常紧张。当时我心里还闪过一个念头:平时真该学学游泳,可直到现在我都还不会呢。


图片

还有时候会遇到看不到目标的情况。那该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就此返回,只能继续等待,过一会儿再出去看一下。有时根据潮水的情况,有时根据前一天目标出现的位点,这样去判断去哪里找。情况往往就是照片里这样,所以从事这份工作,我们要耐得住寂寞。


图片

▲基于照相识别的特征重捕法


大家有一个非常关心的问题,就是这里的布氏鲸的数量到底有多少?那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统计呢?我们知道,布氏鲸的背脊上有一些缺刻,这些缺刻是比较稳定的特征。所以,只要发现布氏鲸,我会第一时间拿起相机拍照。接着通过拍摄的照片进行识别,我们就可以估算出它们的数量。


具体来说,我们会统计识别出的个体数量,以及不能识别的个体比例,同时记录每天识别到的是哪一头。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建立一个复杂的模型,然后推算出大概的数量。


图片

经计算,我们保守估计涠洲岛的布氏鲸数量至少大于70头。目前,涠洲岛的布氏鲸群体规模位列全球第三,大于日本近岸及泰国湾的布氏鲸群体。可以说,中国的涠洲岛拥有全球最大的近岸小型布氏鲸种群。

那么,这么大的一个布氏鲸种群,它们平常只生活在涠洲岛和斜阳岛地区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大范围调查。但由于布氏鲸的生活范围很大,靠船只调查不太现实。所以,我们进行了环境DNA(脱氧核糖核酸)检测法。


图片

我们知道,生物都会排泄,表皮细胞也会脱落。我们提取水样中的DNA,然后通过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检测,看有没有布氏鲸的DNA。


检测结果证明,涠洲岛布氏鲸的分布范围并不仅限于涠洲岛和斜阳岛,周边其他地方也有它们的踪迹。


那它们从哪里来?然后又跑到哪里去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用了几种方法。其一,在布氏鲸身上安装信标定位器;其二,跟其他团队的数据进行比对,看看有没有一样的个体;其三,研究搁浅死亡记录。


图片


这就是我们的答案。图中我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绿色代表上半年,我们可以看到上半年布氏鲸多在北部湾区域。红色代表下半年,从图中能看出,下半年它们在中国沿岸都有分布。所以我想,那是不是它们的迁移路径呢?其实,有少数个体可能常年留在北部湾,而绝大多数个体是会迁移的。其中一条迁移路径,可能是沿着中国沿岸向东海迁移,毕竟东海确实有布氏鲸,只是具体位置现在还不知道。


还有,虽然我们和泰国湾的布氏鲸种群进行比对后,没发现相同个体,但我依然不能排除布氏鲸向南迁移的可能性。另外我们没有调查其他地区,说不定其他国家海域也有相关个体。所以,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守护大海的精灵

已完成:80% //////////


大家都知道,鲸类比较神秘。但是对于鲸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以及它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可能大家并不太了解。其实,鲸类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碳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图片

我们地球上的生命大都是碳基生命,而鲸类本身就具有固碳能力,想想它们的体型,这得固定多少吨碳呀!另外鲸类的排泄物是浮游生物的优质养分。而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在全球氧气总量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所以,鲸类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非常大的影响。

图片


不仅如此,鲸类在从水底游向水面的过程中,会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上层水域,这极大地促进了海洋中营养物质的垂直交换。而且鲸类在不同海域间游动时,通过不断排泄,使得不同区域的物质得以不断更替和交换。所以说,鲸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贡献非常大。


图片


同时,它所生存的环境跟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是重叠的。这是一头在2018年非常火的网红鲸。

图片


我们看到这头鲸的头部有伤,在我们拍到它的10次里,每次它都带着伤。我们猜测,它是被一根绳子长时间勒住,才造成了这种伤痕。


图片


到第11次看时,它已经是这样,非常可惜。仔细查看,并没发现它体表有外伤,解剖之后,也没发现有明显的病变。所以,我们觉得它可能是正常死亡。


图片

▲右:郑锐强拍摄

还有一些人类活动给鲸类带来了伤害。比如说螺旋桨的割伤,还有渔网的缠绕,就看右边这头布氏鲸,它的背鳍都已经弯掉,身体都有些变形了,很明显,它受这种伤害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图片

同时,渔船与布氏鲸存在竞争。比如上半年正是当地捕捉青鳞鱼的黄金季节,但大量的捕捞也对布氏鲸的生存造成了不利影响。


图片


还有,船只对布氏鲸的行为也存在影响。观鲸船就是典型例子。一出现大鲸,大家都希望去看,我想在座各位或许也会想去看。然而,这种观鲸行为却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图片


当游客发现鲸鱼后,往往会要求船长赶紧前行,生怕看不到,大家都这样子竞争,所以造成了追赶鲸鱼的现象。鲸鱼被追得不断跑,不仅观鲸效果非常非常差,还对鲸鱼产生负面影响。就像这张图所显示的,当观鲸船距离鲸鱼100米以内时,影响就很大。鲸鱼原来的行进路线会改变,它们可能会选择深潜消失,又或者转弯等等。


图片


同时,一些游客在观鲸时缺乏对鲸鱼的尊重,不是安静地观赏,而是大喊大叫,这也会对鲸鱼造成干扰。还有,一些船长为了避免因游客看不到鲸鱼而退钱,也会积极追赶鲸鱼。种种原因叠加,使得观鲸船在一定程度上对布氏鲸的正常生活产生了不良影响。


图片


所以,我们和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及时制定了一项标准——这是中国唯一的鲸豚类观鲸指南。考虑到涠洲岛的实际情况,我们还跟涠管会以及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等多方合作,共同制定了《涠洲岛科学观鲸手册》,分为船长版还有游客版。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努力,减少人类活动对鲸豚类动物造成的伤害。


图片


最后,送大家一首我2020年写的诗:

大海深处,广袤荒漠

鲸,生于斯,长于斯,落于斯

鲸落,最后拥抱大海的方式

一朝鲸落,万物重生

鲸,悲寂潇潇下,繁荣此中开

鲸落,世上最为壮美的重生


谢谢大家!



- END -

文章和演讲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格致论道讲坛立场。

版权说明:
素材来自南京师范大学、SEE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媒体转载和摘编,
并且严禁转载至微信以外的平台!



更多阅读


推荐资源





“格致论道”,原称“SELF格致论道”,致力于非凡思想的跨界传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讨科技、教育、生活、未来的发展,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提供技术支持。欢迎关注格致论道官网: self.org.cn,微信公众号: SELFtalks,微博: 格致论道。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00:39
不肝不氪,武将招降+养成!经典三国,全靠智商策略获胜!
广告三国群英传
了解详情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