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6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环球新财讯》报道,国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25%的研发人员,这么强大的研发团队,在科技创新等方面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天(26日)举行发布会,介绍2024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情况。
2024年,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19.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6%;其中工业增加值约9.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约2.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32.5%,同比增长2.2%,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5个百分点。国家高新区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约9.5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出口总额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除了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国家高新区产业科技创新也取得新突破。
工信部规划司司长姚珺介绍:“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拥有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50%左右,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等原创技术、首发产品不断涌现。 ”
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同比增长6.3%,占全国数字经济总量的比重为38%。国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约60%的人工智能上市企业和50%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聚集区。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显示,自2010年以来,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指数持续攀升,从最初的100点增长到505.7点,年均增长31点。工信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副主任何年初说,国家高新区呈现“研发资源多、创新生态优、产业绩效佳、开放协同强”的特征。
何年初说:“创新生态优表现在科技创新生态指数增长最快,年复合增长率达20%。各类创新服务机构达7130家,同比增长9.7%;当年新注册企业超100万家,当年新增优质企业数6万家,分别是2010年的20.2倍和12.9倍。”
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大量高端创新资源,产出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如何借助这些优势,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表示,将强化国家高新区技术策源功能、企业主体地位、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
吴家喜说:“鼓励国家高新区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等服务机构,打造高能级孵化载体,推广‘中试+投资+孵化’运营模式,建强技术经理人队伍。深入实施‘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高新区落地转化。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目前,工信部正在组织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工作。那么,国家高新区具体看好和布局了哪些新赛道?
吴家喜说:“国家高新区通过面向传统产业升级衍生新赛道、面向新兴产业拓展新赛道、面向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新赛道,培育了氢冶金、智能织物、人形机器人、量子信息、新型储能、合成生物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