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影响全球多达1200万人的遗传性疾病,是导致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期,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发布了针对ADPKD的临床实践指南——《KDIGO 2025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评估、管理与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为ADPK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框架和标准。医脉通肾内频道汇总精析指南重点内容,以飨读者。
图1 ADPKD患者的综合护理策略
【诊断】
对于有ADPKD风险的成年人,建议首选腹部超声作为初始筛查工具,结合家族史、肾功能和合并症进行诊断。年龄16~40岁、超声结果不确定或需预后分层的患者(>10个囊肿确诊,<5个排除),可选择MRI或CT作为筛查工具(图2)。
图2 有ADPKD风险成人(有家族史)的诊断流程
对于无家族史但检测到肾囊肿的人群,可借助影像学技术和基因检测诊断(图3)。
图3 有ADPKD风险成人患者的诊断流程(无家族史)
建议使用Mayo影像学分类(MIC)结合年龄校正的肾脏体积(htTKV)预测肾功能下降速度(仅适用于有典型影像学表现的ADPKD患者)(表1)。此外,评估多囊肾病的肾脏结局评分(PROPKD)有助于识别快速进展疾病的患者,尿液和血清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评估ADPKD的预后并监测疗效。
表1 ADPKD的Mayo影像学分类
【高血压】
对于18~49岁患有G1-G2期慢性肾脏病(CKD)合并高血压(>130/85mmHg)的ADPKD患者,家庭血压监测目标 ≤110/75mmHg。 对于年龄≥50岁且患有CKD(G1-G5)的ADPKD患者,建议平均收缩压(SBP)应<120mmHg。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仍是高血压的一线治疗药物,但需注意避免联合使用。
【肾痛】
难治性慢性肾痛需要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慢性肾痛一般首先考虑非药物、非侵入干预性措施,如未能充分缓解在考虑逐步使用药物治疗。
【肾结石】
ADPKD患者的肾结石管理可参考普通人群肾结石管理指南。
【痛风】
ADPKD患者的痛风管理可参考普通人群痛风管理指南,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使用别嘌呤醇降低疗法。
了解ADPKD患者血尿的原因和自然病史,以便提供相应指导。
【尿路感染】
ADPKD患者的尿路感染管理可参考普通人群尿路感染管理指南。
对于无症状菌尿的患者,无需治疗;
对于复杂性尿路感染,需要血培养+影像学排查囊肿感染;
对于合并肾囊肿感染的患者,建议进行4~6周的抗生素治疗,尽可能选用脂溶性药物(如氟喹诺酮类)。
【肾衰竭和肾脏替代治疗】
肾移植是治疗ADPKD患者肾衰竭的首选方法。对于接受肾移植的ADPKD患者,只有在获益大于风险的特定适应症下,才应进行自体肾切除术(表2)。
表2 肾移植特定适应症
用法用量:起始剂量早45mg+晚15mg ,逐步递增至90/30mg。每月监测肝功能,警惕药物性肝损伤(ALT/AST>3倍上限需停药)(图4)。
图4 托伐普坦治疗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剂量调整方案
表3 多囊肝病的治疗方案及疗效
图5 肝囊肿感染的处理流程
建议告知ADPKD成年患者颅内动脉瘤(ICA)、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疾病风险,并对ADPKD患者和SAH病史或ICA、SAH家族史的人群进行ICA筛查,或对符合治疗条件且预期寿命合理人群进行不明原因猝死筛查。
表4 ADPKD 患者的肾外表现
ADPKD育龄期女性管理包括激素治疗、孕前咨询、孕期管理与产后管理。
图6 ADPKD 育龄期女性管理
图7 ADPKD高风险儿童患者(有家族史)诊断流程
图8 ADPKD儿童患者诊断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