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记者 胡丽齐
2月25日,三亚市海棠区洪风安置区迎来了新“住户”——海棠区“农服超市”新址在此揭牌启用。据悉,海棠区农服超市系海南省首个试点农服超市,新址的启用标志着该农服超市迈入“2.0时代”,将为当地农户带来“一站式”农业生产新体验。
2月25日,海棠区“农服超市”新址揭牌启用。记者 胡丽齐 摄
什么是农服超市?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综合服务平台,集农资销售、农技、农机、代耕代种等为一体,采取“超市化”运作模式,为农民量身提供个性化服务,为农业生产过程提供“一站式”服务。据了解,创建后,海棠区“农服超市”通过资源整合建成覆盖16.8万亩耕地的“数字农业一张图”,联合50家服务商、43台农机、14名专家,构建“一站式”服务网络,农民可通过小程序实现农资采购、农机租赁、金融保险等14类服务在线下单。以往农民种植农作物过程中,出现的买种子难、买农资难、找专家难、找销路难等农业生产难题在此即可实现一站式解决。
“过去,海棠农业面临资源分散、服务断层、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等痛点,为此,我们锚定‘政府搭台、村集体主导、市场赋能’的改革思路,2023年8月启动全省首个农服超市试点。”海棠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霍东华告诉记者,海棠区“农服超市”旨在打造“综合农事服务枢纽”,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难题。该“农服超市”不仅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体窗口”,更是推动集约化、数字化、品牌化、产业化“四化融合”的关键引擎。“通过整合全区19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盈腾强村公司,我们构建了‘1+7’服务体系,覆盖生产托管、金融保险、品牌营销等全链条服务,让农民‘进一扇门,解百家忧’。”
记者了解到,“1+7”服务体系中,“1”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要为粮油作物提供单环节、多环节或全程机械化托管服务,根据需要也可以为海棠区特色主导产业,比如芒果、冬季瓜菜等提供生产服务和一揽子解决方案;“7”是拓展的专业服务内容,包括建设以海棠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平台为主的智慧农业应用和展示窗口,面向企业和农户提供测土配方、统防统治、田间诊断、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农技服务窗口,提供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农资配送服务窗口,以海棠区区域农业公用品牌联动企业和农户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农产品营销服务窗口,为农户承包地经营权提供土地流转、统一管理的托管服务窗口,联合银行和保险机构为企业和农户提供政策性农险承保理赔、农业担保信贷办理等务类金融保险服务窗口,提供农业科普、农情教育、农耕体验、农业休闲观光等农事研学服务窗口等。值得一提的是,海棠区“农服超市”还导入了电商工作站和涉农小微企业孵化器平台,引导产业向市场化运营良性发展。
群众在海棠区“农服超市”咨询农业生产相关政策。记者 胡丽齐 摄
“农服超市”试点工作成效如何?一组组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喜人数据值得一看:海棠区“农服超市”通过积极对接中国热科院等12家科研机构,实施2500亩南繁用地“绿肥沃土工程”,将院士辣椒、海南好米等品种本地化种植;落地全国首个“壤信通+地力指数保险”,试点农机共享融资租赁,惠及农户1200余户;首创“行业联建党委+轮值董事会”治理架构,村集体通过物业出租、服务合作等模式创收超70万元,开创“社会化服务反哺集体经济”良性循环;数字赋能实现芒果全流程智能监测,建成全国首个农业废弃物追溯系统,秸秆利用率92%,区域品牌“耘物海棠”带动芒果溢价40%,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动能……海棠区“农服超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迈进“2.0时代”的海棠区“农服超市”有哪些变化?记者在采访中获悉,海棠区“农服超市”在原来基础上,创新搭建“1+4+7”服务体系,其中,“4”分别为集体经济管理服务、农事农技服务、项目招商运营服务、营商治理培训教育服务。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核心,完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打造电商服务工作站、涉农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数字农业信息化平台,建立全区的人才库、企业库、资源库等,向区域农业大数据平台和智慧农业平台迭代升级。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时代命题的关键,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城乡融合的有效举措。”展望未来,海棠区委副书记邢增兴表示,下一步,海棠区将以农服超市为契机,聚焦全域覆盖行动、体系共建行动、品牌跃升行动等三大行动,打造海南自贸港农业服务标杆,让海棠芒果、湾坡鸭等土特产走向全国,擦亮海南自贸港“农业名片”。
(南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