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华侨华人感受中国经济脉动——创新中国 生机勃勃》,其中报道在吉林北大湖滑雪场,旅居加拿大的滑雪教练王女士发现,这里的设施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缆车、雪道、安全防护十分专业。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这个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总收入预计超六千三百亿元 冰雪经济迈向“高级道”》,其中报道近年来,辽源北方袜业集团织袜有限公司把发展重心转移到打造自主品牌上;吉林大学冰雪旅游场地装备与智能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冰雪仿生系列技术已获专利1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生企鹅系列产品出现在多个滑雪场;吉林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等成为冰雪关联热搜词组。刊发《雪上飞翔》,报道2024—2025赛季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北大湖站近日落幕,中国队共收获3金2银1铜。
人民网刊播《这里是“汽车梦”开始的地方,你去过吗?》,介绍位于长春汽开区的一汽1号门这片老厂区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见证了新中国的多个第一,是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也成为长春市汽开区热门的旅游打卡地。
经济参考报刊发《“后亚冬”时代 东北奏响冰雪经济新乐章》,其中报道春节假期,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接待游客、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40.1%、35.3%;2024年吉林累计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超过2000场次,其中冰雪活动700场次;长春冰雪新天地春节假期接待游客、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89.8%、170.8%;在长白山西麓、松花江畔的“雪谷市集”春节假期累计接待游客量超25万人次;截至2024年底,辽源冰雪装备产业制造能力不断提升,自发热滑雪袜年产能可达360万双、冰雪运动器材15万套、滑雪服15万套。
新华社客户端刊发《聚焦中央一号文件|千亩粮田背后的一块屏幕》,报道近年来,我省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把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装备和技术应用作为助力粮食产能提升和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活力。目前,吉林正依托“数字村”建设在各地打造一批智慧农业经营主体。到2025年底,全省“数字村”建成数量力争达到行政村总数的35%以上。
新华社客户端刊发《全国人大代表杨永修:加快职业本科发展 完善职教体系建设》,报道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研发总院试制部高级技师杨永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推动职业本科发展、完善职教体系建设,以满足产业发展对职业本科培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CCTV-13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播发《各地全力促进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报道各高校迎来了春季新学期,各地全力促进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中吉林等地一次性求职补贴申报正在进行,符合条件的毕业生都可进行申请。
央视新闻客户端刊播《春光正好丨流冰簌簌下 鸭蹼拨春来》,报道在白山市江源区八宝大桥附近,一群鸭子在水中嬉戏,率先感知着江水回暖的生机与活力。
央广网刊发《吉林省双碳产业联合会助力皓月集团打造中国养殖业的零碳示范园区》,报道吉林省双碳产业联合会与长春皓月集团围绕“打造绿色养殖零碳产业园”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并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推动皓月集团节能减排,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养殖零碳示范产业园。
光明日报刊发《我科学家成功合成“陨石钻石”》,报道吉林大学联合中山大学组成科研团队,发现了高温高压下石墨经由后石墨相形成六方金刚石的全新路径,并人工合成出高质量六方金刚石块材料,其硬度高出立方金刚石,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中国日报刊发《旅游市场走出高峰期 出行花费成本下降(Travel costs decline as market enters off-peak period)》,其中报道从2月14日到2月28日,吉林等一些热门滑雪胜地附近的酒店价格从滑雪旺季平均下降了10%。尽管滑雪季即将结束,但热门滑雪地的产品搜索量一直在增长,因滑雪的消费群体相对固定,回购率一直很高。
中国日报网刊发《中国各地:东北地区雪上运动吸引了国际滑雪爱好者(Across China: Northeastern China snow sports appeal attracts international ski enthusiasts)》,报道吉林北大湖滑雪场拥有总长80公里的74条雪道、配备了13辆缆车和7条传送带,不断升级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并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寒地冰雪经济大会,吸引了来自菲律宾、加拿大、阿根廷、英国等越来越多的国际滑雪教练、滑雪爱好者、雪场经营者的到来,他们从自己的体验、感受视角,把吉林的冰雪运动火热场景传播到世界更多地方。
监制:贾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