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茶话 | 中国茶馆四大派别:品味地域文化的茶香脉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品茶


中国茶馆四大派别


围炉茶话


图片

自古以来,品茗场所的称谓丰富多样。在长江流域,茶馆的称呼较为常见;两广地区多称茶楼,京津地区则多称为茶亭,此外,还有茶肆、茶坊、茶寮、茶社、茶室等诸多称谓。依据中国古典典籍记载,最早的茶馆出现于唐朝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当时被称作茗铺。尽管都是人们品茗消遣的好去处,但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东西南北地域文化存在差异,中国的茶馆大致可分为川、京、粤、杭四个派别。





川派茶馆:

龙门阵里的闲适时光



有句话叫“中国茶馆看四川,四川茶馆看成都”,成都茶馆在中国极具代表性,成都也被誉为“泡在茶碗里的城市”。巴蜀地区是中国茶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饮茶风气就极为盛行。四川有句老话:“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因为阳光较少,成都人都喜欢聚集在茶馆里“摆龙门阵”,也就是聊天闲谈。


图片


成都人喜爱花茶,所使用的茶具沿用了北方惯用的盖碗。在成都茶馆里,茶客的桌上看不到茶壶,全场都是由“茶博士”拎着长嘴紫铜的大茶壶给茶客斟茶。“茶博士”是成都茶馆的一大特色,他们练就了一手高超的斟茶技艺,长嘴壶在他们手中上下翻飞,既能精准地将茶倒入杯中,又极具观赏性。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入蜀,因蜀地山路崎岖,士兵们长途跋涉,十分疲惫,且很多人染上疾病。当地一位老者向诸葛亮献上了一种用茶叶煮的汤药,士兵们饮用后,精神大振,疾病也逐渐痊愈。从此,蜀地饮茶之风愈发兴盛。后来,为了方便在行军途中煮茶,士兵们将茶壶改良成了长嘴壶,这种技艺逐渐流传到民间,造就了“茶博士”的独特技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京派茶馆:

历史与市井的交融



北京茶文化包含市民茶文化、文人茶文化、宫廷茶文化。北京人饮茶者众多,从以前的皇帝贵族、达官贵人到市井小民,都有饮茶的习惯。“脚下一双趿拉板儿,茉莉花茶来一碗儿”,各地喝茶大多讲究环境的清静淡雅,可北京的茶馆却是喧哗热闹的。北方人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用大壶沏茶,大碗喝茶,其中北京的大碗茶尤为出名。北京人喝大碗茶,喜欢泡花茶,花茶又称香片,由新茶和鲜花拌和窨制而成。


图片


老舍先生的《茶馆》中,裕泰茶馆汇聚了三教九流,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谈论着家长里短和天下大事。裕泰茶馆是老北京茶馆的一个缩影,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反映出了老北京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茶文化的坚守。




粤派茶馆:

饮食与商业的岭南风情



粤派茶馆起源于广州,在“得风气之先”的岭南文化影响下,其茶馆起步较早,是南方沿海地域茶馆的代表。与其他地域不同,广州茶馆多称为茶楼,楼上是茶馆,楼下卖小吃茶点,餐饮结合,典型特点是“茶中有饭,饭中有茶”。


广州茶馆的雏形是清代的“二厘馆”,最初的功能是休闲和餐饮,为客人提供歇脚叙谈、吃点心的地方。


图片


相传,在清朝时期,广州有一位名叫陈福的小商贩。有一天,他看到许多码头工人和过往行人在烈日下疲惫不堪,便萌生了一个想法。他在街边搭起一个简易的棚子,摆上几张桌椅,煮上一大锅茶水,再准备一些简单的糕点,以低廉的价格卖给路人。因为茶水和点心只需二厘钱,所以被称为“二厘馆”。没想到,这种简单实惠的经营方式大受欢迎,“二厘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广州街头兴起,逐渐演变成如今的广州茶楼。




杭派茶馆:

文化与自然的江南韵味



杭州茶馆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有代表性。进入21世纪以来,相继出现了主题茶馆、复合式茶馆、探索式茶馆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知名茶艺馆基本成型。在“人性柔慧,尚浮屠之教” 的吴越文化影响下,杭派茶馆自带江南文人儒雅的气质。


杭州的茶馆大多注重营造清幽雅致的环境,与西湖的湖光山色相互映衬。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脚下,看到一位村姑正在采茶,一时兴起,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生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急忙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


图片


此时,乾隆皇帝随手将杭州狮峰山带回的那把茶叶泡给太后喝,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大悦:“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 乾隆皇帝见此立即传令,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从此,龙井茶名声大噪,杭州茶馆也与龙井茶紧密相连,人们在茶馆中品味着龙井茶的清香,感受着江南的温婉与诗意。



川、京、粤、杭四大派别茶馆,或借饮食与商业融合展现岭南风情,或凭闲适安逸诠释巴蜀生活,或用历史与市井交融诉说京城故事,或靠文化与自然馈赠尽显江南韵味。在时代的变迁潮中,这些茶馆依旧散发着独特魅力,以茶为媒,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持续书写着中国茶文化的绚丽篇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生也应似茶

无矫饰之行

无张扬之态

高温激发香浓,保鲜而不变质

一盏浅注,清气馥郁

图片

【完】





关注我们 知道更多茶知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赏冬


月明晨曦


品茗悟禅意


泉水煮茶


责编、排版:赵钰

审核:郑莹

终审:龙颖